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可持续建筑材料与结构研讨会

发布者:方艺发布时间:2024-06-13浏览次数:10


202461上午9点,受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邀请,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潘智生教授在安中大楼A322会议室为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浙江大学结构所二十多位师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1 赵羽习教授致辞

首先赵羽习教授对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潘智生教授一行的访问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潘智生教授一行的个人简历及学术成就。

随后,潘智生教授作一场题为《Active CO2 Reduction in Construction》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潘智生教授提出了开发低碳混凝土的前沿技术,包括在混凝土中使用低碳原材料、碳矿化施工工艺、可持续混凝土结构和可持续性评估框架,从而实现高效利用建筑行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和固体废弃物。这种高效资源化利用的闭环方法可以显著扩大建筑行业碳减排的范围,在生产新拌混凝土的同时还能永久封存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报告结束后,潘智生教授与在座师生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交流,详细回答了废弃混凝土碳矿化技术实践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建筑行业主动减碳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 潘智生教授作报告

结构工程研究所赵羽习课题组成员与潘智生教授一行交流本课题组取得的最新学术成果。博士生彭立港同学分享了题为《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长期性能劣化机理及低碳强化技术》的学术报告,他围绕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长期服役性能劣化严重现象开展了机理研究,分析再生骨料和矿物掺合料对复合胶凝材料-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研发了基于碳矿化和废玻璃粉提性的再生骨料混凝土低碳强化技术。硕士生夏公羽同学分享了题为《考虑再生骨料老砂浆含量及其差异性的界面参数研究》的学术报告,定量分析了母体混凝土性能对再生骨料老砂浆以及骨料物理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影响再生骨料老砂浆含量及其差异程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界面参数定量表征再生骨料老砂浆的含量及其差异程度对再生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数量以及宏观性能的影响。

3 彭立港同学作报告

4 夏公羽同学作报告

最后,结构所所长赵羽习教授再次对潘智生教授一行的到来表示感谢,并且对本次学术交流活动做总结,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参会师生在本次交流活动中都纷纷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