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学院第三届博士生创新论坛之二:岩土工程专题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05-15浏览次数:12

时间5月17日(星期三)下午2:30

地点:玉泉校区土木科技馆三楼多功能厅

      欢迎各位同学参加!

建工学院博士生会

2006.5.15

报告一

 

题  目:基于内变量理论的岩土材料本构关系(陈敬虞 04秋博)

摘要:通过对基于经典弹塑性力学本构理论的岩土材料本构模型的讨论,分析了岩土材料本构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其局限性。根据现代连续介质热力力学原理,阐述岩土材料本构关系中屈服函数的物理意义、屈服函数和耗散函数之间的关系。依据现代连续介质力学内变量理论,给出了一种新的确定岩土材料弹塑性本构关系的方法。推导了增量型本构关系的弹塑性矩阵,给出了塑性应变增量的表达式,证明了弹塑性耦合下的广义正交法则,说明了基于内变量理论的岩土材料弹塑性本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报告人简介

陈敬虞  04秋 博士   导师:龚晓南 教授

1990年7月获得工学硕士学位(硕士导师:郑颖人 教授)

曾在国内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土木工程系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工程力学、土力学及工程应用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嗥?lt;o:p>

 

报告二

 

题  目:基于GA-FNN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评价(薛新华 04秋博)

摘要: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复杂且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由于神经网络方法不仅能考虑定量因素,而且能考虑定性因素的影响,因而神经网络适用于解决非确定性的边坡稳定性评价问题。综合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方面因素,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大量工程资料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报告人简介

薛新华  04秋博  导师:  张我华教授

硕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原青岛海洋大学),已发表(录用)的文章12篇,参见:《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报》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等。

 

报告三

 

题  目:软土深基坑土钉、锚杆模型试验分析(吴明 05秋博)

摘要:从模型相似理论出发,组织了软土基坑土钉支护模型试验,分析了其中一组土钉和土锚杆在上部为软土,下部为好土情况中土钉所受轴力、弯矩的传递和分布规律;基坑土体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变化情况。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顶部稍下部位;土钉整体应变沿长度方向均匀增加,到尾部偏小;认为竖钉在土体中起着:箍束骨架作用,应力分担作用,应力传递和扩散作用以及抗滑裂破坏的作用,并总结了在软土地区采用复合土钉支护的一些方法。

 

报告人简介

    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土建学院

已发表论文:《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强度折减法》土工基础2006.1

《压实土不排水单剪、直剪试验对比》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已录用

 

报告四

 

题  目:基于强度折减的土质边坡破坏及稳定分析(刘开富 03春博)

摘要:边坡的破坏过程是由土体局部破坏向整体失稳发展的过程,其塑性区的开展及其水平位移增量的变化较完美的展现了这个过程。根据边坡的实际破坏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情况,提出了以特征点位移增量的突变及塑性区贯通作为边坡的失稳判断准则;以此为判据采用基于强度折减的大变形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土质边坡的破坏及稳定性,研究表明,采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可有效分析边坡的破坏及其稳定性;此外对带有软弱夹层粘土边坡的破坏性状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时比较了大、小变形有限元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带有软弱夹层粘土边坡的破坏性状随软弱夹层土体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由大小变形有限元分析得到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较为一致,但边坡的破坏机制随软弱夹层土体性质变化的转变点不同。

 

报告人简介

刘开富,男,1977年12月生于山东省费县,1999年6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2000年9月考入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谢新宇教授;其后继续在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专业学习,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朱向荣教授和谢新宇教授,研究方向为软粘土力学及土工结构的破坏性状研究。已发表(录用)的文章14篇,参见: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与 岩土力学 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