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人,在梵音!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7-05-27浏览次数:21

 

建工社团风采

 

建工人,在梵音!

 

 

“你中有我,我猶梵音。

    成立于20031116的浙江大学梵音剧社,已从起初青溪学园里一个无名的小剧社艰难却稳健地走过了三个年头。其间演出了包括《金锁记》、《费加罗的婚礼》、《那时花开》、《恋爱的犀牛》、《三姐妹》、《小井胡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哗变》等在内的、在校园内小有影响的话剧以及多数小品、短剧。我们今天看到的梵音,已不仅仅有全校十佳社团的头衔,更有着同学们由衷地称赞与祝福。今天的梵音,是一个强大的集体,一个团结的集体。而这种强大与团结,是与每一个梵音人的探索与付出都离不开的。

提及剧社,同学们往往会感到一种神秘与向往。其实,褪去了眩目的光环后,那些运筹于帷幄的导演们、闪耀于舞台的演员们、调度于幕侧的后台们,也终究不过是世俗生活中的一群普通孩子。而如果真要说有什么不同,那么他们多的就是一份对于戏剧的热情,一份对于舞台的尊重。

而就在这样一个幸福而快乐的剧社大家庭里,在梵音这群可爱的人儿中,一向不甘示弱、处处争强的建工人们,也是在尽着自己的一份热情与努力,创意与执著。在这里,他们朝气蓬勃;在这里,他们独领风骚。

建工社团风采

 

建工人,在梵音!(1

 

 周一帆 土木工程04

 加入剧社时间:059    现任梵音剧社社长

 参与演出:《恋爱的犀牛》(第三版)中 担任 导演

          《小井胡同》中 担任 副导演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 担任 副导演

          《哗变》中 凯斯

      人们眼中的周一帆是平时随和,做起事来却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地为剧社尽心尽力的人,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周一帆在刚进校时,其实对话剧一点兴趣都没有,这就很难让人不好奇,他加入剧社的动机是什么?他给出的同样惊人的答案:因为社服很好看!(说到这里,笔者插话:红色的梵音社服的确很漂亮。朋友中也有相当数量表达过喜爱之情,极度想要拥有一件,答案自然是只要你成为梵音人。)

     “其实社服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梵音的那些人。”周一帆是在大二加入的剧社,大一时就认识了一些梵音的朋友,久而久之地也对话剧有了些了解,之后看了《费加罗的婚礼》,被谢幕时的那种场面所感动,于是决定加入剧社。

       进剧社时,周一帆的志愿是当编剧,后来担任了导演。导演的工作锻炼了他协调组织的能力,但导演的工作与责任也无疑是最累的。每一部戏的到来,身为导演都要从选角到演出面面俱到。除了排练的时间必到,私下还得花许多时间琢磨剧本,设计排练方式,极其花时间,为此常常要牺牲上课时间,晚上特意留出的作业时间也老因为排完戏后的疲惫而无心再利用了。在排第一部戏时,因为经验不足,碰到了很大的难题,当时压力非常大,幸好当时《恋爱的犀牛》还有一个副导演,两个人商量着办事,总算挺了过来。通过几次磨练,他也从最初青涩到现在的娴熟。虽说他名为导演,但通常情况下都是上下一手抓,能使上力的地方都毫不含糊。像《小井胡同》这样的戏,道具极其烦琐。租借,搬运,周一帆总是跑在最前头,没一句怨言,一派乐在其中的模样。

    许多看过梵音的戏的人都会问,你们的本子是怎么选的?什么样的本子才对你们的胃口?周一帆依旧强调一个词:思考。能启发人思考的剧本,观众看的时候会有收获,自己排的时候时候更是受益匪浅,这样有助于大家的提高。剧社排戏不应当追求数量,为了排戏而排戏,则失去了当初的目的。

工作中如此的周一帆,学习生活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倒是同样有戏剧色彩的。原本周一帆的专业是水资源与海洋工程,后来转入土木工程,现在又对建筑怀上了强烈的兴趣,目前正准备着建筑史的研究生考试,可以说几乎在建工学院内部转了个遍。“戏剧引发人思考,同时也为你打开了另一扇门,你会发现,其实你所读的专业和戏剧之间总有许多微妙的联系。事物总是相通的。”

    这就是来自建工土木的周一帆,一个干劲十足的男子汉,一个梵音的精神领袖!

 

唐琦  建筑学03

 加入剧社时间:059

 参与演出:《那时花开》中 欢子

《恋爱的犀牛》(第三版)中 牙刷

《三姐妹》中 玛莎

《小井胡同》中 刘嫂

    访问唐琦之前,笔者其实做了不少的工作,因为年级差得较多。笔者进剧社的时候,她已忙着考虑前途问题了,因此在平时排戏过程中接触不多。看她的表演,也基本上都是通过以前拍摄的视频录相。于是当带着一堆准备深入挖掘的问题去采访她的时候,她却全都轻描淡写地简略带过了。

    唐琦是大三的时候进的剧社。梵音在每次纳新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总会偏重选择大一大二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唐琦属于一个例外,也说明唐琦不容小窥的实力。周一帆口中的唐琦是个很会思考的人(周社长真的是很注重思考),在进梵音前就对话剧很感兴趣,有自己的想法,听到这段,唐琦特意强调了一下,“是喜欢偏重,喜欢偏重”!大二时看过梵音的初版《恋爱的犀牛》,觉得不错,也觉得似乎是抓住了难得感兴趣的事,就抱着试试的心情参加了面试。

    建筑系本来就不是个轻松的专业,阶段性地常需要熬夜甚至通宵,但唐琦依然热衷于剧社的事业,特别是在大三下学期同时接了《三姐妹》和《小井胡同》两部风格迥异的大戏,并且都担任主角的时候,时间上的冲突和任务的繁重可想而知,谈到这件事,她却只是笑笑:“其实也没什么,觉得建筑和戏剧本身还是有很多通处的,要真说困难主要还是揣摩角色思想上的,反正也就这样过来了。”

作为梵音的建工人中最“年长”的一位,笔者让她说说对梵音的感悟和期望,她依旧是简短不多加一句地回答:“一群有意思的人,希望大家能越来越真诚。”

她,就是我们生活中真诚爽快的唐琦,我们排练中一丝不苟的唐琦!

 

 

 

 

(记者:沈子建)

 

 

 

 

 

 

 

 

 

 

 

 

 

建工社团风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