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2日至26日,建工学院暑期工作会议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与会人员有学院教授、党政负责人、各系系主任、各研究所所长及党支部书记、实验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党支部书记、学院机关职能科室科长(主任),共计49人。
会议以“贯彻落实学校暑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学院发展方向,凝聚各方力量,优势互补,坚定信心,加快推进建设一流学院的步伐”为主旨,围绕主题,进行了相关的工作报告和讨论,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陈雪芳主持,院长徐世烺教授做工作报告。
![]() | ![]() |
7月23日上午,在董石麟院士的简短致辞之后,徐世烺院长做 “抓住机遇,凝心聚力,加快一流学院建设步伐”工作报告。
徐世烺院长从学院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学院现状及国际一流学科建设经验、学院奋斗目标与发展举措三个方面展开了工作报告。
徐世烺在院长报告中指出,当前我院发展处于国家和学校争创世界一流的大背景之下,并受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的支持,国家和地方财政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同时985三期工程即将启动。2010年是建工学院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以及谋划未来、科学发展的关键之年。
他同时指出,目前我院的学科发展主要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重点研究基地薄弱和学科支撑乏力等薄弱环节。并且从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目前取得的成果等方面对我院的发展现状做了分析。
徐世烺院长的工作报告中,通过和MIT、香港理工等国际一流大学,清华、同济、哈工大等国内同类院校的比较,进一步分析了我院的不足和优势所在。并希望借此汲取国内外世界一流学科的发展经验和启示。
在工作报告的最后一部分重点内容中,徐世烺院长着重探讨了当前阶段我院的奋斗目标和发展举措。通过学术团队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学术文化建设、海外合作等发展举措,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为中心,人才工程为基础,产学研为支撑,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实现学科结构、组织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使学院的学科建设事业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学科总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并形成若干在国内外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至2017年,把建工学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学院。
徐世烺院长在报告中着重强调,学院的快速发展首先是人才队伍建设,一切要围绕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要建设一流的学院,首先要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同时在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中特别要密切洞察国际前沿发展趋势,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学院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下大力气强化学术团队建设,大力培养有战略眼光的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以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为核心,通过科学研究工作有机形成不同规模的学术团队,探索以团队考核为目标的新考核机制。通过强化学术团队建设中,打造出我们建工学院的一流人才队伍。同时,还指出,我院大型科研平台建设远远不适应发展需求,今后一个时期全院上下齐心,着力建设省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一流的人才提供优质的硬件平台。从而为学院的快速发展夯实人才基础、大型平台基础,建设好大团队,承担国家大项目,并且加强重大工程的应用研究,产学研相结合,产出大成果,为国家蓬蓬勃勃的大型基础建设的飞跃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大贡献。
![]() | ![]() |
最后,徐世烺院长对《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解读。主要从岗位设置、各类岗位的基本要求、岗位聘任与评估、教师岗位聘任津贴构成、配套政策、其他政策和组织实施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展开。
随后,土木系系主任钱晓倩教授做了创新团队建设经验介绍。
下午,所有与会人员按照系所设置,分成四组,前三个小组讨论徐世烺院长工作报告及《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四个由支部书记组成的小组主要讨论《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小组讨论设召集人、记录人和主持人各一名。各小组围绕自己的议题,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小组讨论结束后,分别由土木系系主任钱晓倩教授、建筑系系主任罗卿平教授、水利系系主任刘国华教授、交通所支部书记黄志义教授进行了小组讨论汇报,汇报阶段由副院长王立忠教授主持。总体上来说,学院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和突破,受到了教授们的肯定。针对一流学院的建设、分类管理、创先争优等学院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各小组纷纷献计献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意愿。
![]() | ![]() |
最后,由徐世烺院长做会议总结发言。
暑期工作会议的召开,是建工学院的一个优良传统,并且在学院的发展和重大决策上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教授在学院管理中的地位,也充分发挥了教授在学院建设中的作用。2010年暑期工作会议的圆满召开,将为学院在接下来一年当中向一流学院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筑工程学院
2010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