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供一个经验和感受广泛交流的平台,让更多关爱的声音得以表达,为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探索获得切实帮助的途径,并深入探寻志愿者活动开展的切实意义,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理念。在第27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 建工团委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于2012年12月9日下午在安中大楼多功能厅组织开展了以“以爱之名,为梦筑巢——‘小候鸟’我能为你做什么”为主题的志愿者交流论坛。
学院团委副书记、辅导员老师陈晓伟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表“青年大学生如何深入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讲话。学院本科生分团委书记处书记刘妮娜、浙江大学五星级志愿者方思宇和建工学院团委前文推副部长、浙江大学学生爱心社前外联部长刘莉等三位优秀志愿者应邀出席,40余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倾情参与本次论坛。论坛围绕“以爱之名,为梦筑巢”主题,开展了“爱的心路历程”嘉宾访谈、“如何为梦筑巢”分组交流、“协作筑巢”共筑爱心屋三个环节的活动。志愿者与嘉宾们哎活动过程中都激情参与,整场论坛取得良好效果。
“爱的心路历程”嘉宾访谈——一平常心参与,平等心对待,感恩心收获。三位嘉宾都是非常优秀的青年志愿者,虽她们分别在不同形式的志愿者活动经历、奉献、收获,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一路走来,一路感恩。在访谈的过程中,三位都强调了自己在志愿者活动中最感动的,不是付出的多少,而是在以平常心参与活动,平等心对待活动对象,感恩心收获最真实的感动。方思宇同学在谈到她参与第八届残奥会志愿者活动时,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她用最平常之心参与,收获最真实的感动。刘莉同学则深情地谈及自己带队到四川大凉山支教时,作为队长,她曾以平等心与大凉山淳朴善良的中学生们真心交往,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同样有着西部支教经历的刘妮娜同学,谈到最感动的志愿者活动时,她最感动于云南昭通大关一中一个女孩子那一句朴实而坚定的青春宣言:“妮娜姐,我也要考到浙大来!”访谈交流中,我们在爱的心路历程中收获了开展志愿者活动的实质价值。
“如何为梦筑巢”思想交流——让志愿者的身份参传递到受助者。让受助者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是我们的思想交流最新成果。“小候鸟”到底缺什么?我们又能切实为“小候鸟”做什么?我们如何“为梦筑巢”?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所有志愿者面前,我们深知凭一己之力无以解决所有问题,但与会者们仍畅所欲言,头脑风暴,积极讨论。5个小组在建工青志成员的引导下进行激烈讨论,各小组通过深入总结并对成果进行展示,我们对成果进行汇总后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以上问题。幼小的心灵深处,可能有着形形色色的需求,我们力所能及者甚少,但让“小候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所开展的志愿者活动中,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能为别人付出,他们的力量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此为“为梦筑巢”的尝试方向。
“协作筑巢”共筑爱心屋。最后的游戏环节,每个小组用普通的报纸搭建起小屋,以能承受一个橘子的重量为前提,爱心巢高度高者胜,寓意为“小候鸟”筑建爱心巢。每个小组都集思广益,大家热情高涨,经过无数次尝试失败再尝试的努力,终于都为小候鸟们搭建起属于自己心中的爱心巢。
论坛在大家对一首关于小候鸟的诗歌朗诵中圆满结束。“小候鸟”论坛交流结束,但我们的志愿者活动仍在不断探索中,我们的行动仍在继续跟进,我们的爱将永远前行,我们的祝愿永远与之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