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玥、徐霄雁)3月31日下午,学院团委在建工之家举办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时事杂谈活动。在陈晓伟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以“中国梦”为中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讨论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大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祖父辈的理解,比较了老中青三代人的梦想,在讨论中领悟了中国梦的时代特征。在谈到当代青年梦想的时候,讨论参与者之一的黎福海提到“做一个好人”也是一种个人梦想,它是具体而有内涵的。同学们讨论得出,做好人需要个人具有一定的素养,包括心理,宗教,价值观等方面。在思想方面,我们应该认同马克思主义这一为历史中国和人民所选择的的科学思想,心怀理想,肩负使命,主动让自己成为中国化、时代化、人民化的青年。
然后,大家开始探讨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特殊的历史进程和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当代中国梦的特质。与美国式推崇个人主义和自由相比,中国梦是集体的梦,是通过共同的努力解决社会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大家讲到法律之于中国梦的重要性,辨析了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对于两国人行为取向的各自影响,并提出,中国的发展要立足本国实际,不能为代表西方利益的言论所迷惑,当代中国梦要保持特色,逐步实现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和丰富国民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目标。
第三阶段大家关注的是如何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并结合中国现实情况想出实现中国梦的途径。讨论者们各抒己见,从自己的视角分别对中国梦进行了概括,有的说“质朴”与“复兴”,“幸福”、“平等”、“安全”等等,也有从国家和个人双重层面凝练的“尊严”。对内涵的注解涉及空气治理、食品监管,建设服务型政府、巩固社会制度,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等。
最后,大家围绕如何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结合进行了讨论。中国梦应当能够囊括个人的小梦,给每个人做梦和实现梦的权利;同时,个人梦应契合中国梦,让中国梦成为个人梦的凝聚核心。作为个人,应该在社会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尤其对于浙大的学子来说,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承担起个人对于家国的责任,主动地把个人梦同中国梦紧密联结起来。
讨论持续2个小时,其间,大家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交流了自己读书看报后对于自我和社会的认识,厘清了平时模糊的主张,收获了很多。“时事杂谈”就是给建工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发表自我社会思考的平台,让无序的思索在讨论过程中清晰起来。希望下一期的时事杂谈,能有更多的青年学子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团委宣传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