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动态

描绘我的中国梦——首期团干部理论学习论坛发言选摘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4-01浏览次数:5

 

331日下午,建筑工程学院首期团干部理论学习论坛以“中国梦”主题讨论开场。与会的青年人用热烈的讨论描绘着他们心中的中国梦。本文根据文稿和录音整理,选摘了一些精彩的发言。文中,陈晓伟系学院团委副书记,其他人物均为学院学生团干。)

 

话题一:三代人的梦想变迁

戴伟顺:我给梦想做个形容,作为我们今天讨论的开场吧。梦想是有颜色的。革命年代的中国梦是红色的,洋溢着热情。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梦是绿色的,充满了生机。新世纪的中国梦是多彩的,象征着开放与包容。

黎福海:伟顺的形容很贴切。在我印象中,祖父那辈的梦想是吃饱饭,父母那辈则梦想生活得好,而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人”看似普通,没什么追求,其实是有内涵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梦想着做一个好学生、好司机、好工程师、好官员,民族复兴之梦的实现,也就指日可待。

 

话题二:中国梦之关键词概括

罗琦:“安全”应当是中国梦的题中之义。食品安全事故,如三鹿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其间人民生命安全屡屡被侵犯。造成的后果从奶粉抢购事件中便可见一斑。这类安全问题暴露了社会体制的不完善,具体说,是立法和执法不严,在犯罪低成本情况下,食品安全问题必然多发。

付蕾:我认为,无“尊严”不成中国梦。一方面,国家的尊严要得以恢复,也就是民族复兴。当初国家衰落为外族侵辱,失去自主权、发言权和国际地位,就是失去了国家尊严。如今要把它要回来。另一方面,中国梦要有对个人尊严的保障。小到每个人有住房,大到生态友好,个人健康不受威胁,国家的政策应当保障个人的这些权利。

笼统地讲,我认为是“和谐”。从大的方面看,可以是法制社会的建设,让人民生活在法律的保障下,也可以是人与环境的和谐,这涉及到个人生态理念的提升。小的方面,则可以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涉及到社区建设。

 

话题三:中国梦 VS 美国梦

我昨天刚看了电影《蝙蝠侠》。从这部典型的美国电影中我感受到,美国固有的文化强调个人的力量,认为个人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有时比法律、制度等更有效,有时甚至会违反法律去维护个人认为的公平正义。

黄道旋:王玥的观点我也有同感。我认为东方和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不同。当危机降临的时候,美国往往会出现一个英雄,来拯救世界。在中国,往往是大家一起来解决困境,正如毛泽东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个人英雄。

陈晓伟:不论是精神富有、经济富足、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的中国梦,还是自由、民主、平等的美国梦,两者在谋求人类福祉的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的只是大国之梦的实现途径不同罢了。

 

话题四:个人的小梦想 VS 民族的大梦想

陈晓伟:我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大家可以共同探讨。在实现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过程中到底有没有方向性呢?比如说,是应该个人的梦想主动契合国家的大梦想,还是应该国家的大梦想囊括并助力个人的小梦想呢?

徐霄雁:我觉得这应该是双向的。个人的梦想一定要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大梦想之中,这才能体现你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才能帮助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国家和民族的大梦想如果不能充分考虑个人的小梦想,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实现的意义。

黄道旋:我关注的是,真正的中国梦应当给每一个个体做梦和实现梦的权利。中国梦是由千千万万这样的小梦组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梦必然需要极大的包容性。

 

(团委宣传部  供稿)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