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建筑工程学院吕朝锋副教授参与的仿生复眼照相机的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题目为《Digital Cameras with Designs Inspired by TheArthropod Eye》,这也是吕朝锋继4月11日在美国《科学》杂志发文后在国际顶级期刊的再次突破。仿生复眼相机的研究成果发表后,受到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网、中国广播网、香港文汇报等媒体和机构的广泛报道,《浙江日报》9日也对此进行了专访报道。在国内一直从事道路工程和隧道照明系统散热管理研究的吕朝锋,受我校“新星计划”资助赴美国西北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期间参与该研究项目并负责解决了复眼照相机中光学成像元件的关键力学问题。仿生复眼照相机由一组弹性微型透镜阵列和一组可变形的光感元件阵列组成,分别布置在弹性薄膜基底的两侧,每个微型透镜和光感元件构成一个小眼,薄膜球面上总共集成了180个小眼,与火蚁和树皮甲虫复眼中的小眼数相近。弹性薄膜的曲率可通过液压系统进行主动调节,使得该相机可获得160度的视角以及景深的极大化,同时结构方面的力学设计确保了复眼相机的像差微乎甚微。该复眼相机克服了传统仿生照相机固定成像面、单眼、像差大的缺陷,因此在医疗内窥镜、监视设备、无人侦察机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 ![]() |
吕朝锋在接受《浙江日报》采访时说,“它是一个集合材料科学、光学、电子和力学等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可见,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与学术合作,对于争取高水平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