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组建的、以“访红色路线,忆光荣历史”为目标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13年7月11日上午踏上了实践之程。团队旨在认识革命果实的来之不易,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意义;牢记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并弘扬革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与发展中所不可或缺的。
11日上午8时,团队搭乘地铁来到第一个目的地——宋庆龄陵园。陵园气氛庄严肃穆,环境优美自然不仅是一个融纪念、游览为一体的旅游胜地,而且是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专为儿童开设的上海博物馆建于宋庆龄陵园东南部,由综合楼、航天馆、航海馆、环幕电影厅4部分组成。宋氏墓地东西两侧分别为万国公墓的外籍人墓园和名人墓园。这两个墓园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和场所。
随后团队进入了纪念馆内进行参观,陈列馆展线长137米,展出照片400多幅,实物100多件,真实、形象、全景式地展示了宋庆龄从一个追求真理的爱国青年到投身革命,最终成为共产主义伟大战士的光辉历程。馆内录像室放映介绍宋庆龄生前主要活动的《国之瑰宝》等文献纪录片。从纪念馆出来之后,有队员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参观感言:“参观国母之墓,受益匪浅,我们应以国母为榜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宋庆龄陵园这些年的发展,团队在参观完宋庆龄陵园之后,特地来到了位于陵园对面的居民小区,慰问了已经退休的烈士陵园管理处宣传科宣传科科长——老党员张先生。张先生98年来到陵园工作,09年退休,为陵园工作了11年。谈及陵园的变化时,张先生有些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滔滔不绝的向队员们讲述了陵园过去现在的转变。临走时,张先生说道:“感谢所有来参观和来调研的人,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却这些曾经的历史,不仅仅是我们,我们的后代,后代的后代都应该将这份历史传承下去!”
当日下午,团队搭乘地铁来到了位于龙华西路上的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陵园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园名,位于龙华寺西侧,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而其纪念馆颇具特色的金字塔型的蓝色玻璃幕墙,在庄严凝重的气氛中展现出明朗开阔的意境,也象征着无数革命烈士的努力为中国人民在乌云密布的压迫势力中拨开了一片蓝天,带领着人们走向新的时代。由于当天参观时间有限,团队在最后简单参观南北碑林。龙华烈士陵园确实承载着许许多多的革命精神,正是烈士的英勇奋斗,谱写了新中国的恢宏篇章,他们的信仰与人格等待着每一位生活在新时代的人去体会,去缅怀,去纪念。队员们心情沉重,在树木环绕中向英灵致敬,将革命精神铭记于心,缓步离开了陵园。
7月13日上午团队来到了上海市卢湾区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历史使命,重温党的峥嵘岁月。置身于革命先辈谋划建党伟业的地方,队员们不由地放慢了脚步,怀着追思和敬仰之情,认真聆听解说,仔细参观每一件展品。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本本泛黄的书籍,向人们诉说着中共一大召开的伟大意义和艰辛历程。步入会议原址的客厅,桌、椅、玻璃花瓶、白底彩绘茶具及电灯等均以原貌陈列,当年使用过的烟缸、火柴盒架及电灯开关,也一一还原。走进展厅,来到依照当年与会者模样制成的蜡像前,看到年轻的毛泽东正指点江山,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见证了中共一大的召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当年中共革命的起点——上海,如今已成为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成为世界瞩目的“东方明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正以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新风采呈现在世人眼前,朝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历史留在这里的红色印记!
“访红色路线,忆光荣历史”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但团队成员的思考没有停止,如今生活的和平年代是来之不易的,祖国的建立历经了千辛万苦,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用知识和文化来武装自己,为祖国富强美好、自由民主的明天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