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与中国水利博物馆共建的校级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暨五水共治科普志愿服务队出征仪式在杭州萧山中国水利博物馆举行。中国水利博物馆张志荣馆长等全体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浙江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邬小撑、校团委副书记朱佐想、学院党委书记陈雪芳、副书记傅慧俊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会场
邬小撑部长从历史与国家社会发展的角度阐述本次合作的重要意义,希望示范基地能够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战略高度,做好顶层设计,深化合作领域,扩展受益范围;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长效机制;也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利用平台和资源,锻炼能力,提升自我。张志荣馆长在讲话中认为浙江大学与中国水利博物馆是“馆校合作、强强合作、新老合作”,他希望合作双方能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浙江省的五水共治、为传承和发扬水文化而努力。朱佐想副书记与张志荣馆长共同为示范基地揭牌。陈雪芳书记和张志荣馆长为校外导师与科普教授的互聘颁发证书。傅慧俊副书记为五水共治科普志愿服务队授旗,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举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
党委学工部邬小撑部长讲话
校团委朱佐想副书记与中国水利博物馆张志荣馆长共同为示范基地揭牌
学院党委陈雪芳书记向张志荣馆长等颁发“学生职业发展”校外导师聘书
示范基地建立之后,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领域展开合作。一是双方互聘科普教授和校外导师,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水利系刘国华、蒋建群和王建江等三位教师被聘为科普教授,张志荣馆长、任根泉副馆长、林少青副馆长、赵平博士、涂师平处长等5位行业资深专家被评为“学生职业发展”校外导师。二是双方共同组建浙江省五水共治科普志愿服务队。五水共治是浙江省2013年12月推出的大政方针,作为一项治水系统工程,既需要科学技术支撑,更需要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浙江大学与中国水利博物馆联手组建五水共治科普志愿服务队,为浙江省推进五水共治进行政策宣讲及技术服务,师生到基层一线去向老百姓开展五水共治政策讲解,对地方治水工作开展调研与宣传,共同为浙江省的五水共治添砖加瓦。三是举办形式多样的“水”主题系列活动,加强大学校园内的“水”文化。根据双方协议,设立“水利进百校”主题宣讲活动,普及中国“水”知识;举办“水与生活——全国水科技创意设计作品大赛”,扩大水科学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开展“水之遗产——发现水文化摄影大赛”,引导更多同学关注水文化、了解水文化、宣传水文化。
五水共治科普志愿服务队举行宣誓仪式
近年来,学院结合人才培养的需求与特点及学生就业整体布局,有选择性地在行业龙头及中西部地区选择建立一批实践基地。中国水利博物馆是继我院在中建系统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之后的第二个校级示范基地,在建立过程中,得到了学院水利系的大力支持,水利系主任刘国华等多位教授参与并指导基地建设过程。同时,学院通过基地积极构建实践育人工作的新机制,尤其是加强通过实践育人探索培养“时代高才”的新途径,相信学院与中国水利博物馆的强强联合一定能够实现水利工程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