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晚,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骨干们齐聚于安中大楼,就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学生骨干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切实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这24个字不只停留在“知道”层面,而且能够切实“做到”呢?正是此次讨论会的重点。本次讨论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发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学骨干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学组织如何更好地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讨论热烈,体悟深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正逐渐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所以发掘新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价值逐渐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主题。通过新媒体,大学生能够更加便利地接触到多样的文化,而新媒体平台更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的审视视角。然而也正因为新媒体的这些特点,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面对海量的媒体信息时,选择去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眼前利益,而对社会公益、社会服务等不屑一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正是我们此次讨论的重点,学生骨干们纷纷为此出谋划策,总结出了以下三点:
1.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加强互动,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新颖的新媒体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爱国、民主、文明、和谐”不是空话,要入心、入情、入理地让大学生接受教育,就要通过切实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明理、导行。可以通过让学生组织团体制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如动画、微电影、漫画等,丰富新媒体内容,使他们在制作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或者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同学进行互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不再是单方面的说教,而是双向的交流与互动,使得双方互相学习促进,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氛围。
2.净化新媒体内容,加强监管,正面引导。由于新媒体信息来源广泛,自由度颇高,且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很多方面还有失规范,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歪曲事实、扭曲观念的情况。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之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之一。只有真正知道了什么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才会切实践行。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从学校到学生多个层面的层层把关,过滤不良信息,另一方面也积极引导大学生加强自律、自治,主动接受正确的、正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广泛传播正能量。
3.强调从理论到实践。新媒体不仅仅只是传播文字教育的平台,更是一种展现生活、记录生活的多元化平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平台,记录身边的榜样与实事,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群体的趋势与导向,感染学生。
讨论中,学生骨干也深刻意识到了自身作用发挥的重要性,即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的同学群体开始,逐渐扩大影响范围,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切实行动起来,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营造风清气正的当代高校学术氛围。
通过此次讨论,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作为团学骨干,我们首先要增强自我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以及在学生群体中的领头意识,踏实工作,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准则,并且身体力行地将其推广到日常工作中去;同时也要重视自己在学生群体中的带头作用,在加强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有意识地影响周围的同学。另外,团学组织可以广泛利用群众资源,开展切实符合同学自身需求的活动,利用自身在群众基础中的影响力,引领同学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导向,它将引领当代大学生明确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是最有价值的。我们也相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浙大学子必将以“求是”的精神做真人,成大事。
(潘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