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一:街道城市主义:大数据与开放数据支持下的城市研究新思路
时间:1月12日 9:00-12:00,
时间:1月12日 9:00-12:00,
地点: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报告厅
报告人:龙瀛 博士
报告人简介: 龙瀛博士是清华大学城市规划工学博士,北京城市实验室(The Beijing City Lab (BCL) ,http://www.beijingcitylab.com/)创始人和执行主任,剑桥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现任职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他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规划、定量城市研究和城市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在城市规划相关领域的国际期刊(SSCI)共发表24篇论文,他还在国内期刊有良好的发表记录,著有Springer英文专著《Geospatial Analysis to Support Urban Planning in Beijing》,他还是多个国内外刊物的客座编辑和国内大学的客座教授/研究员,曾受邀在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讲学。他的研究方向注重了国际规划理论与中国规划实践的结合,研究成果曾多次被New Scientist、参考消息、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澎湃新闻、南方周末、凤凰周刊等报道.
报告人简介: 龙瀛博士是清华大学城市规划工学博士,北京城市实验室(The Beijing City Lab (BCL) ,http://www.beijingcitylab.com/)创始人和执行主任,剑桥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现任职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他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规划、定量城市研究和城市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在城市规划相关领域的国际期刊(SSCI)共发表24篇论文,他还在国内期刊有良好的发表记录,著有Springer英文专著《Geospatial Analysis to Support Urban Planning in Beijing》,他还是多个国内外刊物的客座编辑和国内大学的客座教授/研究员,曾受邀在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讲学。他的研究方向注重了国际规划理论与中国规划实践的结合,研究成果曾多次被New Scientist、参考消息、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澎湃新闻、南方周末、凤凰周刊等报道.
报告题目二:棕地再生的风景园林学探索
时间:1月12日 14:00-17:00,
时间:1月12日 14:00-17:00,
地点: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报告厅
报告人:郑晓笛 博士
报告人简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特别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学士,美国哈佛大学硕士(MLA)。美国注册风景园林师 (RLA),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会员 (ASLA),中国花卉园艺与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国际交流部主任,《世界园林》杂志,国际部主任,《城市设计》杂志,编委。曾任职于美国欧林设计事务所(OLIN)、SWA设计集团旧金山公司等,参与的主要实践项目包括美国华盛顿纪念碑安全性提升景观设计(2008年ASLA设计奖)、美国纽约市哥伦布环岛广场(2006年ASLA设计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棕地与废弃地改造再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参与的主要研究项目包括:住建部“中国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管理”亚行技术援助项目、“中外棕地再生案例比较研究”等。近5年在《中国园林》、《Topos》、《北京规划建设》《景观设计学》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2015年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史类A组一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最佳教案奖、最佳演示奖,2015年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14年清华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2014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等。
摘要:风景园林学是棕地再生研究的前沿性学科,景观用途在大量棕地再生实践中受到青睐。棕地再生所涉及的众多学科中,风景园林学与环境工程学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对棕地的物质空间形态产生决定性影响的2个学科。然而,实践中却存在着景观设计与污染治理相割裂的现象,迫切需要将棕地再生过程中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清晰地阐释出来。“棕色土方”概念的提出,是对场地污染的空间诠释,致力于使风景园林专业人员与环境工程专业人员以同一个语义框架进行对话,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双方更为行之有效的协同合作。
报告人:郑晓笛 博士
报告人简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特别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学士,美国哈佛大学硕士(MLA)。美国注册风景园林师 (RLA),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会员 (ASLA),中国花卉园艺与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国际交流部主任,《世界园林》杂志,国际部主任,《城市设计》杂志,编委。曾任职于美国欧林设计事务所(OLIN)、SWA设计集团旧金山公司等,参与的主要实践项目包括美国华盛顿纪念碑安全性提升景观设计(2008年ASLA设计奖)、美国纽约市哥伦布环岛广场(2006年ASLA设计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棕地与废弃地改造再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参与的主要研究项目包括:住建部“中国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管理”亚行技术援助项目、“中外棕地再生案例比较研究”等。近5年在《中国园林》、《Topos》、《北京规划建设》《景观设计学》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2015年北京高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史类A组一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最佳教案奖、最佳演示奖,2015年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14年清华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2014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等。
摘要:风景园林学是棕地再生研究的前沿性学科,景观用途在大量棕地再生实践中受到青睐。棕地再生所涉及的众多学科中,风景园林学与环境工程学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对棕地的物质空间形态产生决定性影响的2个学科。然而,实践中却存在着景观设计与污染治理相割裂的现象,迫切需要将棕地再生过程中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清晰地阐释出来。“棕色土方”概念的提出,是对场地污染的空间诠释,致力于使风景园林专业人员与环境工程专业人员以同一个语义框架进行对话,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双方更为行之有效的协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