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日上午,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赴福建省漳州市水仙花文化艺术研究院寒假返乡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顺利抵达水仙花文化艺术研究院。他们向研究院院长沈济清先生请教漳州水仙花文化,并由此展开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当天,尽管天公不作美的落着小雨,同学们却依旧热情不减。一路上,道旁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小贩在售卖水仙花,摊位前的顾客却似乎向来不少,精致的花店也是生意兴隆。沈济清先生告诉大家,漳州的水仙花已经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了——“(漳州)从明朝景泰年间就开始(种植水仙花)。根据记载看来,水仙花的由来是这样:一位曾到河南做官的漳州人,在回乡途中发现了它,因为爱不释手就带回家乡栽种。没想到,这里的气候、土壤都那么合适(水仙花生长)。从此之后,(水仙花)就繁衍开了。”

水仙花可谓漳州的瑰宝——“凌波仙子”水仙花即是漳州三宝之一。漳州市本为“鱼米花果之乡”,四季都不缺少花香相随。而水仙花因其适宜的开放时间、便利的养殖条件、馥郁的幽香、清丽的身姿以及历史渊源等故,自然成为了漳州人过年必须的“年货”之一。这恰好应征了同学们路途上看到的,即使在接近年关、天气又不大好的时节,水仙花市场也依旧如日中天。就在1984年,水仙花被定为了漳州市的市花。
沈济清先生在讲述完漳州水仙花的历史后,又向同学们介绍了水仙花的种类和种植方法。

“很多人都知道‘金盏’啊,就是那个单瓣的、有6片白色花瓣、中间是黄色花冠(的水仙花)。市面上常见的也是这一种。其实水仙花还有复瓣的,叫做‘百叶’。这种花没有那个那么香,但是很好看。”
此外,水仙花也可以经过雕刻成为艺术珍品。雕刻人的手艺代代相传,已让它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市场上,自然生长和经过雕刻的水仙花都有售卖,只是雕刻过的水仙花价格高一些。
听过沈济清先生的讲解,同学们受益颇丰。想到从小常见的水仙花竟然有如此渊源,大家心中都不禁产生了一份自豪与激动。
2月2日至7日,同学们陆续参观了漳州九湖、万隆等水仙花种植中心,对水仙花的培育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水仙花需要由花农在田地间精心养育三年多的时间,三种三起,期间还要经过“阉割”等特殊工序,才能成长为我们常见的球茎。

之后,直至2月15日,同学们整理了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同时发放了问卷调查。活动结束之后,大家对漳州的水仙花文化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古代,文人墨客酷爱水仙的灵动飘逸;到今天,水仙文化也是中国花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产业到文化,由文化到经济产出,无论是遍及全国的花卉展览,还是越来越兴旺的网络商城,都不难发现水仙花的身影。其中,政府的重视功不可没,人民的辛勤劳动也不可或缺。
水仙花,必将带着漳州人的精神,继续在世界绽放。
(供稿:杨婉娴、王再兴、钟佳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