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夕阳】静静地行走,慢慢地生活——建工学子走访建筑系退休教师屠兰芬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6-07浏览次数:40

这是2016319日的清晨,因为与屠兰芬老师约了10点见面,我们就早早起床,带上为老师精心挑选的礼物出门。外面还有些初春的寒峭,天有些阴沉,像是要下雨的样子。一路上都有些紧张,想象着屠兰芬老师的样子,79岁的老人精神好不好,是严厉的还是亲切的,我们该跟老师聊什么才不至于冷场。不知不觉就下了车,在玉泉校区跟孙学长汇合之后慢慢地走向约定的地点。

我们提前了近20分钟到达了与屠老师约定见面的必胜客门口,正在犹豫进门还是站在门口,突然看到窗边一个穿着红衣服的老人起身朝我们走过来,笑眯眯地朝我们问道:“哪位是小周?”我们才知道屠老师竟然到得比我们都早。老师看起来精神很好,面色红润,笑意盈盈,让我们不由得松了口气,之前的紧张也荡然无存,只剩下对接下去访谈的期待。 

建筑本身就是爱好

“我先说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叫屠兰芬,今年79岁,是天津大学建筑系毕业的,毕业之后我一直在教学,先是在重庆,88年才到浙大建筑系任教。现在一个人在这边生活。”我们一行人刚坐下,屠老师就率先开口了。经过一番自我介绍和随意的聊天之后,我们相互之间有了基本的了解,屠老师听到我说自己是大二建筑系的学生,笑着问我:“觉得喜欢吗?”当我毫不犹豫回答喜欢的时候,屠老师感叹了一句:“建筑确实是很有趣的东西。”从屠老师的脸上,我看到了一个建筑人说起建筑时独有的光彩。

当被问到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建筑这一行业的时候,屠老师回忆道:“当时只有土木工程系,建筑只是一个方向。他们来问我,要不要学建筑,不过要学六年,那时候年轻啊,什么都不怕,就答应了。然后去素描考试,我还记得画了一个爱奥尼柱头,我哪里会画的,整张都是手指头擦出来的。不过他们还是把我取进去了,然后就一直在建筑这条路走下来了。”随后她突然想起了什么,转头问我:“你们现在还有没有素描考试?”

“有的,不过不是单纯画素描,还有设计的成分在里边。”我答道。

屠老师点了点头道:“学建筑,手绘功夫很重要,现在到处都是电脑制图,但是做设计,手绘是基础。构图,色彩,光影的感觉都是靠练手绘练出来的。”

我无意间半开玩笑地抱怨了自己跟那些有美术基础的同学存在的差距,屠老师变得有点严肃地说:“他们是练出来的,你也可以练出来,我读本科的时候也没有基础,花时间练,也没什么差距。读建筑别想着轻松,肯花时间才有成果能出来。”

我有些讪讪,心里却是有些羞愧。屠老师接着说道:“学建筑,基本概念很重要,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坚持去做。这也是建筑有趣的地方。尤其是你们现在在做的小住宅,这个课题从我们那时候就一直延续下来了,自由度应该是很高的,自己设定怎么样的家庭来使用,要大胆去发挥,把思路打开才是最重要的。”

跟老师聊了很多有关建筑的问题,我们都觉得受益匪浅,尤其是对设计的态度上,老师说了很多,值得我们去深思,她告诉我们要多看书,多学些东西,很多灵感都需要文学和艺术上的积累,不能把自己局限在建筑设计里,她建议我们有机会要出去走走,尤其是抓住出国交流的机会,不是说出国就能学到多厉害的设计方法,而是开阔眼界,一个设计师,眼界本身就是一项重要指标。还记得周围有些同学偶尔抱怨学工科那么长时间,觉得自己平时都没什么兴趣爱好了,屠老师笑着说:“建筑跟一般工科不一样,建筑本身就可以作为兴趣爱好啊。”

年轻的时候要多学些东西

屠老师问了我们的年纪,感叹道:“在我眼里你们都太小了。”

沉默了半晌,孙学长开口问道:“屠老师您有时候会去温哥华小住,您的外语都是什么时候学的?”

屠老师告诉我们,她中学时候学的是英语,大学的时候变成学俄语。那时候她的俄语学得很好,也翻译过一些文章发表,但是那么多年过去了,俄语只记得几个单词了,反倒是英语记得牢些。说到这里,屠老师感叹道:“你们现在学习条件那么好,趁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学点东西,年轻的时候学会的东西,才是最不容易忘记的。”

“老师您这个年纪,应该经历过文革的吧?您对那时候还有什么比较深的印象吗?”

远离尘世,岁月静好

“可能要传播负能量了,”屠老师笑得很开心,“其实退休之后真的很开心,什么都放下了,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了。年轻的时候想得多责任多,退休之后,真是一身轻松。”

跟屠老师聊起退休后的生活,老师显得很轻松惬意,她告诉我们在刚退休的时候还会经常去学校逛逛,去资料室看看,然后网上看看建筑的论坛,后来建工学院搬到紫金港去了,资料室什么也都搬过去了,就去的少了,慢慢的也不太关注建筑上的事儿了,也开始发展别的兴趣。前几年还会帮儿子女儿照顾下一代,现在平时主要还是上上网,看看论坛,看看综艺节目,像中国成语大会这些,觉得很有意思,然后就是附近有个老年学校,乐器、跳舞、园林、书法什么都能学,就跟老年朋友一起学点东西。也会去时不时玉泉校区走走,散散步。就一个人静静地行走,慢慢的生活。每天看起来没什么事儿,但过得很充实。

说到儿女,我们不禁想到屠老师是一个人生活在杭州,担心她平时生活会不会有不便的地方,屠老师却说:“没什么不方便的,我们几个老年朋友互相帮助,做饭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到这附近随便找个地方吃饭。有时候也会去上海或者温哥华住一段时间,你们郭老师约我的时候我还担心时间安排不好呢。”屠老师说到这里有点自豪的感觉。

原本我以为屠老师一个老人独自住在杭州,儿女不在身边,会有一些孤单,但是看到老师的神情,我发现自己错了,这是一个开朗乐观的老人,她自己能把生活过得很好,离开教坛,放下了身上背负了多年的责任,她安心享受生活,自由洒脱。也许这是一个退休教师最好的生活状态,远离尘世,岁月静好。

离别时

跟屠老师一起吃过中饭,门外的天空看起来更加阴沉了,像是快下雨了。访谈也进行得差不多了,就一同起身,走出必胜客,原本打算送老师回家,但是被老师婉言拒绝了,说是要去看望一个生病的老年朋友,他们两个都是一个人住在这里,平时都会互相帮助。于是我们就跟老师告别了,目送老师离开,我不禁在想,屠老师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自信乐观又独立的女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个人的退休生活过得那么自在充实吧。

附:屠兰芬,出生于1938年,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系教学工作,1988年至浙大任教。

 

                                                  采访:孙书剑 周起瑜 沈楠菲; 摄影:孙书剑  ; 撰稿:周起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