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夕阳】守一——建工学子走访土木系退休教师钱在兹教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6-07浏览次数:17

    几十年复一日在工作岗位上的坚守,钱在兹教授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一个师长的责任,什么叫做一个研究者的担当。从强度理论到抗火理论,从核电站到钢筋混泥土,他在面对困难时的永不服输,在面对逆境时的乐观坚强,让我们明白了身为一个土木人的素质和涵养。

    采访钱教授是在2016313日那天,刚进入初春的天气还带了些许凉意,我们按照前一天与钱在兹教授的爱人张自坚老师的约定时间到钱教授家拜访。一行四人,带着些许紧张和期待的情绪叩开了钱教授家的门,刚打开门,迎接我们的便是钱教授朴实亲切的笑容,一下子便把我们的紧张消散于无形之中。未等我们进门,就传来张老师带着笑声的声音“来了啊,我给你们泡茉莉花茶吧。” 不多时,四个别致的小杯子便安置在了两把小凳子拼接成的桌子上,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茶香,配着朴素并且书香浓重的摆设,虽无言,却彰显出了这两位老人的生活格调。

缘起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环境里生活,总有着不少让人无可奈何的困难与责任,在谈及钱教授当年为何选择了土木这个专业时,我们却从钱老先生的言语里听出了一份淡然与从容。

    钱教授:我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十六岁就到同济大学去读书了,但就学了一年就离开了同济去工地去工作。因为当时淮河发大水非常厉害,国家建设急需人才,需要一大批工程师去水利工地去参加工作,所以号召高中二三年级的同学一毕业就去参加工作。当时我才高二,然后就去参加了全国考试,有四所学校参加培训,我就报了同济大学。一开始去就上专业课,水力学之类的,那时候还待遇挺不错,我希望早点出来工作,能给家里分担一些,加上课程很实用,所以我就学了一年就去工地工作了。我参加了三年滞缓工程,我深刻感觉到我的知识不够,所以那一年我自修高三的课程,准备高考,但是当时有一个条件,就只能选土木或者水利。我当时还在想,学校里面条件要好一点,然后就选了一个风景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浙江大学。那时候只有两个班,每个班30个人。对我们这种工作过的学生,老师是比较重视的,我一进去就是团支部书记。因为在学习方面我的基础比较扎实,我的功课大一跟大二四学期都是优。另外我还喜欢学外语,之前在工地上也学过,当时向苏联学习,初中高中学的是英语,大学学俄语,我同时还选修了德语。

    张自坚老师(钱在兹教授爱人,也曾浙大任教):我们当时都是学的俄语。那时不像现在,那时都是用苏联的教材,书很厚。你们的钱老师一直在阅览室,我们那时候都很佩服钱老师。

    同学:钱老师,刚才听你说你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成绩非常好,能传授给我们一些小窍门么?

    钱教授:那我讲一条吧。我大一大二学习的时候有一个习惯,比方说学数学,我会到图书馆借其他版本的教材书,其他课也是一样的。老师讲到哪里,我其他的书也看到哪里,看到有老师没有讲过的内容,我就用红笔记到我的笔记本上。那时候我们考试是口试,进去抽一张试卷,准备一刻钟,前面的同学讲完后就轮到你了。你进去先说答案,但是光有答案不够啊,老师会追根究底地问,特别是物理课,老师很厉害啊。我前面的同学都垂头丧气的出来了,轮到我,老师问一个问题,我回答一个,不管他怎么问,我都能回答出来,他问完后,还看了我好半天,才给我打了个五分。

    同学:您是怎么做到每门课都看好几本书的?

    钱教授:这就涉及到效率的问题了,我承认,我的脑子还是比较聪明的(笑)。这跟学习方法也是有关系的,我看一眼书,我就知道哪边是老师没有讲过的。我认为学习还是要有劲头的,为什么呢,我之前做过三年的工作,实践当中深深地发现自己的知识还不够,就觉得自己应该学好,所以我很努力地学习。

缘深

    也许这世上,很少有人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衷于一事,然而从钱教授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他对土木的热爱,也读懂了他对这个行业的感情。

    钱教授:我读书的时候全国很少有研究生,浙大也不怎么有。浙大是从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的。我58年毕业,当了三年助教,一下子招研究生,也招不到,然后他们就让我去,我那时候都结婚生孩子了。一个专业就两三个人,当时的导师是一个留美的老教授,他就带我一个,然后就跟他学,之后研究生毕业就继续跟他,后来就去结构了。研究生毕业以后我就待在浙江大学,搞过科研,教学,还当过行政。教学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科研就比较多了。我64年研究生毕业后,工程兵司令部来我们学校招人,是做一个“在核爆炸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防护门不被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破坏”的实验,当时配了好多专业的老师一起工作,我是科研组的组长,好多老教授都在我下面。因为那时候政治很严,很多人都经过政治省查。整个组有一二十个人,有不少其他专业的老师,像机械啊,光学啊,不过主要还是土木工程的老师为主。当时没有核武器啊,所以我们首先造了一个核爆炸模拟器,这样以后才能进行试验。光是核爆炸模拟器就研究了好久,我们最后造了一个直径两米,高五六米的大圆筒,最顶上是一个盖子,用螺栓拴住,造成一个密闭空间。炸药在里面爆炸的爆炸力相当于原子弹的爆炸力,这样以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些实验,可以用来检验梁啊、板啊,模拟核爆炸下的各个构件受力情况。

    同学:那老师您在科研的时候有遇到过什么困难么?

   钱教授:困难肯定有的,你要解决一个难题,如果没有接触过,你就需要很多调查研究。要把自己不懂的东西弄懂,咬着牙也要干完。你要有一个方案,决定往哪条路走,怎么走下去。有次是做一种膨胀螺丝,当时是跟德国一个做螺丝的工厂合作,做了好多试验。我们接到一个项目,要跟很多相关的专业部门商量,问问他们有什么意见,因为交流多了,所以关系就很好了。

缘念

    人生最美的,莫过于初见,最可贵的,也莫过于待之如初见,钱在兹教授如今已是82高龄,张自坚老师也已80岁,然而在他们眼中,土木这个行业一直都是那么美好,美好得让他们为之沉醉了60多个春秋。

    同学:老师,您做了那么多年的土木工程,那您认为土木工程的魅力是什么?

    张自坚老师:你们现在有很多选择,但是我们当时不能选啊,要服从分配,不然会有政治上的问题。我是大学的力学老师,我喜欢当老师。我们就是这条路走下去,当然有时候选择多也是挺讨厌的。我们一般的人兴趣都是可以培养的,你好好去做,就会慢慢喜欢上。你们先在学的一系列力学,包括一些分支,加上后面的土力学跟一些刚劲混凝土结构,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当时课非常多,要上六天。不过你们先在社团活动很多,不要死读书,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那时候只有周六跳交谊舞这个活动,社团也不多。

    同学:老师我还想问一个问题,就是您认为作为一个土木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比方说在科研方面,一个土木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技能啊这种方面?

    钱教授:我认为应该先把基础打好,就像数学啊,力学啊这种。虽然和实际有差距,但是你不会知道后面在使用的时候你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所以你们在一二年的时候,数学除了老师教的方面,应该多学一些别的东西。在学校里一共才四年,你们应该好好打好基础,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毕业后接触的就少了,找找也比较困难。当然现在不一定学,但是适当了解也是好的。

    同学:老师能问一下你们对我们国家土木工程未来发展的前景有什么看法么?

    张自坚老师:我认为土木工程的前途是很大的,结构方面肯定是需要创新的。建筑在某些方面会工业化,先在预制构件在不少方面有运用,但是还不够广泛,所以建筑的质量不能提高。这牵涉到很多方面,包括材料,结构等,中国的抗震结构还不够好,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先在的房屋老是高层,当然公用建筑不是这样,但都是用国外的设计,这都是需要提高的。

    钱教授:我认为主要还是工业化的问题,房子应该能像搭积木一样搭起来,这样速度也快,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不要再用土法子来造房子了。我们在浙大待了那么多年,我现在82岁了,她是80,我00年退休,她96退休,可以说这辈子都基本上在浙大了,所以我们对浙大是很有感情的,也希望浙大的土木能够越做越好。

  启发

    从二老的话中,我们读懂了他们的坚持,也许正是因为有一颗赤忱之心,才能这么多年一如既往,守住本真。
    直到离开,二老的教诲还在耳边回响,他们那些质朴的言语,无需雕琢,却自显出了一份岁月的积淀,而这份历经大浪淘沙后的本真也更加让人觉得难能可贵。

钱在兹: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担任全国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学会理事,浙江省土木工程学会理事。研究方向:纤维混凝土结构抗振/混凝土抗火灾力学性能/混凝土强度理论。

                                                                              采访:诸锜 刘荣成 

记录:周璇  袁娇

撰稿:诸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