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11

关于同济大学桥梁系系主任葛耀君教授学术报告的通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2-21浏览次数:398

大型桥梁的可持续性:框架与前沿
 
葛耀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报告时间:2012年2月24日10:30-11:30
报告地点:安中大楼A326
 
摘要:报告采用通俗的数字序列方法来诠释桥梁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个原则——索取少于再生,两个目标——长期协调增长和不损害后代发展,三个指标——生态指标、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四个要求——重视概念设计创新、推动施工技术进步、提高结构耐久性和加强性能灾变控制,五个阶段——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移除。围绕上述四个可持续发展要求,着重探讨和分析了作为世纪挑战的大型桥梁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突出其中的前沿工作:概念设计创新——主要涉及到悬索桥跨径极限、斜拉桥多跨布置和国际桥梁新潮流,施工技术进步——特别强调钢桥施工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和桥梁施工安装技术,结构耐久性分析——着重探讨混凝土斜拉桥开裂、混凝土梁式桥下挠、正交异性钢桥面疲劳裂缝和结构耐久性设计,性能灾变控制——简要介绍了桥梁破坏事故统计、桥梁破坏原因分析、大桥防灾与监测等
 
关键词:大型桥梁 可持续新 概念设计 施工技术 结构耐久性 灾变控制
 
个人简介:1958年出生于上海,现任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副主席,国际风工程协会(IAWE)执行委员会执委,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风工程委员会主任,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风工程与工业空气动力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桥梁与结构抗风和桥梁结构理论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指导毕业博士16名、硕士18名;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项目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一项,主持了日本名古屋市矢田川桥、上海卢浦大桥、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上海东海大桥、舟山西堠门大桥等重大工程项目10多项;出版专著和教材6部,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70多篇、学术会议论文50多篇。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3项,国际桥梁大会杰出桥梁设计Eugene C. Figg Jr. 奖和国际桥协杰出结构奖;曾经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建设功臣、全国优秀教师宝钢教育奖、中国公路科技兴路青年奖、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