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动态

中国水科院胡春宏院士和美国UIUC蔡喜明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郭鹏越发布时间:2017-10-27浏览次数:2742

1022日上午9点,“安中讲坛”第三十一期中国水科院胡春宏院士和美国UIUC蔡喜明教授学术报告会在安中大楼一楼多功能厅举行。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所张土乔教授,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陈子辰、学院党委书记郭文刚、水利系系主任冉启华、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孙志林教授,以及学院相关师生聆听了本次报告会。

胡春宏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求是讲座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泥沙运动力学、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等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十三五黄河治理研究方面获得了研发专项。

在学术报告会开始前,胡院士浅谈了关于科研的个人体会。他认为,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在科研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求是,就是实事求是,科研人员应坚持正确的科研思路和意志,不因其它因素而随意改变;创新,则需要寻找新发现,打破陈规,发现深层规律。

随后,胡春宏院士以“黄河水沙变化与治理方略”为主题,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回顾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黄河治理研究的背景与历史,指出治黄方略是历史条件的产物,有着重要研究意义;其次,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了黄河水沙锐减的驱动因素与变化趋势;再次,通过实例展现了黄河河道冲淤演变现状与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黄河现状和存在问题,胡院士提出了新水沙条件下的黄河治理方略和五点具体措施。

上半场主题报告结束之后,胡院士对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双方对治黄课题进行了延伸性的探讨,在场同学都受益匪浅。

学术报告会的下半场,由学院水利系系主任冉启华教授主持,他简要介绍了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香槟分校(UIUC)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蔡喜明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并高度评价了其在流域水—经济模型、水资源—粮食模型领域的先驱者地位。

蔡喜明教授对学院邀请其作为嘉宾作学术报告表达了感谢,并就近年来在城市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想法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交流和分享。他介绍了自己所关注的一些城市水资源、水循环系统以及其与周边自然环境间影响关系的社会性话题,并指出新时期依赖传统天文方法来进行预测和管理洪水的缺陷,提出要跨学科、多领域,结合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借助新兴科学技术的优势,来减少和调控洪水带来的损失,并提升城市的弹性恢复能力。蔡喜明教授用三个不同维度的案例,分享了UIUC在大城市、中小城市以及校区范围内进行的可持续性建设和研究,强调用系统观念考虑问题,主要涉及洪水预测和控制系统平台的搭建,供水管理在流域管理中的影响作用及与自然关系的耦合分析,优化水系统和城市的弹性恢复能力等。同时,蔡教授也简单介绍了UIUC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学科设置改革情况,通过改革回应和面对各种可持续性问题的需求和挑战。

最后,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陈子辰向胡春宏院士和蔡喜明教授颁发了安中讲坛荣誉证书。相信胡春宏院士和蔡喜明教授的精彩报告一定带给现场聆听的师生不少启发,对水利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文:吴盈颖、张璇;图:李保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