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第八届十佳大学生名单公布,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大四本科生康祺祯是获此殊荣的四位本科生之一。
祺者,吉也;祯者,祥也。大一的时候听别人的故事,大二的时候讲别人的故事,大三的时候成了一个有故事的人,大四的时候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你听。从浙到黔,1677公里的路上有他的足迹;人如其名,愿意燃烧自己为西部送来希望和吉祥。时间流转,四年沉淀,原本意气风发的少年愈发刚毅沉稳,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声音。
建业始于士之本
从进入象牙塔,“士”的标记便成为最深的烙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越是责任在肩,越要看清路在脚下。三年很长,用学业、竞赛、学生工作填满生活;三年很短,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学习乃学生之本”,康祺祯对于学习的定位非常明确。四年大学,康祺祯没在电脑上下过任何游戏,抓紧点滴的时间投入学习,在土木工程这样的大专业里,成绩名列前茅,目前已获本校推免。
筑梦立于匠之心
每一个建工人都有一颗成为大国工匠的赤诚之心,匠心独运,不轻易满足,才是梦的开始。“我们肯定需要在大学里进行一些尝试,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把大学过成高中,毕竟大学提供给我们的资源还是非常多的。”康祺祯这四年里,在追求与尝试中不断成长,“尝试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当你真正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可以停止了。很多时候用心做好一两件事,和在所有事情上花功夫但都没有什么所得相比,反而更加实在和合理。”
工夫不惜甘承担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磨砺是最好的成长。连续三年坚持志愿服务。虽然个人的辐射范围有限,但从未停止要改变的脚步。校会副主席、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浙大分会主席、土木卓越班班长,这一个个头衔集中在一人身上,更是一份重担和责任。学生干部是什么?就是用诚心为学生服务,用行动为学生引领。圣人无心,以天下之心为心;权服无权,以学子之权维权。权益服务作为最接近学生会宗旨核心的工作,调研、座谈,始终站在满足同学们需求的最前沿,是窗口与平台,更是助力学校一流建设的加速器。在学生权益服务的战线上,康祺祯是冲在最前面的人。
程途不纵向辰星
一路鲜花掌声,然而康祺祯始终放低姿态去做一个追赶者。只因为行了千里路,看到了贫穷与落后,才坚定了扎根西部的理想。2015年,康祺祯第一次深入贫困地区,初识基层教育。半个月后,横跨祖国东西,深入调研,他意识到了国家战略给这片土地、这群人民带来的改变。人、家、国的休戚与共,在他的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
贵州是浙大的第二故乡。因为没有桥梁,洪水来临,山区的孩子湿了衣服,湿了书包,甚至失去生命。但是,梦想不会被洪水打湿,因为西部孩子没有了梦想,那中国梦就不是完整的中国梦。康祺祯所在的浙江大学无止桥团队,与其他高校一起参与修建的贵州谢家村无止桥项目在大山深处架起了桥梁,不仅连接了路,更连通了心。该项目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报道,他说这是我们的使命担当,更是浙大不忘西部的缩影。
远大的理想往往来自不经意的一次瞭望,在去往西部的列车上康祺祯看到了峭壁上的输电塔,这一眼便记在了心里。输电塔的施工材料全靠民工师傅肩挑人扛,为改变现状,他在校开展了关于输电塔桩基快速化施工和软弱土体加固的研究,耗时两年科研成果得以初步应用,他说这是自己工程报国的开始。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作为土木人,康祺祯打算选择西部,到最需要的地方,到一带一路沿线,去改善不平衡的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自信从容,理性睿智,这是康祺祯同学给人的印象。铸铁血丹心,工程报国。此身予工,此生许国!
个人简介
康祺祯,中共党员,现任浙江大学学生会副主席、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浙大分会主席,浙江大学2014级土木卓越班班长,原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香港大学百年土木未来学者(全国15名)、首届云峰学园十佳大学生称号获得者、获2017年度茅以升工程教育学生奖(全国9名)、省政府奖学金、唐立新优干奖学金、研究与创新一等奖学金等十余项奖学金、在多个国家级、校级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中均获得不俗的成绩,三年学业综合排名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