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1962届沈济黄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8-04-11浏览次数:1728

著名的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沈济黄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大师。

在全国第四批勘察设计大师评选工作中,6名同志当选为中国工程勘察大师,54名同志当选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沈济黄教授榜上有名。在我国几十年间起伏跌宕的建筑设计浪潮中,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设计人员一路成长为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其中的风风雨雨,不仅记录在他所设计的每一座建筑中,更记在了建筑系后辈们的心中。


兜兜转转,终与建筑结缘

回忆往昔的求学生涯,沈老先生言语激动。虽然时间已过去许久,他还是能清晰地细数曾经的点点滴滴。

沈大师是1956年考进大学的,他最初的梦想是设计火车和飞机,当时的第一志愿也并不是浙大,进入建筑学的过程更是颇为传奇。因为成绩平平,他没能顺利进入飞机设计专业。那一年,原本浙大土木系并入西冶并迁到西安,后计划有变,不并迁了,所以错失了招生计划又补招,他抓住了第二次重新填志愿的机会,进入了浙大土木系,就读水利土壤改良专业。一年后水利专业取消,学生并入工民建专业,到59年浙大成立建筑学专业,学校从工民建各年级选了部分学生进入建筑学专业,当时四年级的沈老就是其中之一。就这样,兜兜转转,几经辗转,成为浙大建筑学第一批毕业生。

沈老回忆说,上学期间,政治运动多,常停课参加各类社会活动,轮过大锤打滚珠(滚珠轴承的钢珠),到矿山运矿石供大炼钢铁,到建筑工地搬砂运混凝土,或者到曲院风荷挖湖泥疏浚西湖,亦有植树、割稻等。当然时间上对我的课堂学习有些影响,但对于成长经历,培养吃苦耐劳精神还是有较好作用的。

沈老还自豪地告诉我们,他当年可是浙江省运动员代表队的一分子,还是三级跳远项目省记录的保持者。运动队经常要集训,开运动会,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返校以后,为了不影响学业,还要日夜加班补功课。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那时年轻的他在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中打下了建筑学最坚实的基础。

沈大师在进入建筑学专业之前就已经把土木专业的东西学完了,因为转入建筑学的时间很短,只能延长半年毕业,那一届建筑专业的毕业生只有21人。沈老说,虽然波折不断,但他依然很幸运,最终还是找到了能够成就他一生事业的落脚点。

 

从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

19621月,沈大师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浙江省工业设计院民用室。那时候正值国家自然灾害后的困难时期。为贯彻党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设计院成立了农居设计组,设计了种子仓库、茶厂、水库移民民居等项目。之后,他被派到华东院参加华东地区农居构配件标准设计编制近五个月。一年后,他作为主要设计人之一参与了几项大型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这些项目包括1963年设计的浙江省体育馆、1971年设计的杭州笕桥机场新候机楼、1972年设计的杭州剧院。三项工程都是省重点工程,杭州剧院和杭州笕桥机场新候机楼更是周恩来总理特批的项目。当时,由于技术信息闭塞、学术交流不畅、建筑技术落后、装修材料贫乏,项目的推进及其困难。但是也正是通过这些项目的机遇及老一辈骨干的指导、培养,沈大师在建筑设计与构造、施工图设计、施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磨练。

浙江省体育馆在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采用大空间处理手法,突破了建筑功能空间互相分隔的模式,使人耳目一新,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风格也获得业内外一致好评。沈大师作为杭州剧院方案执笔人并负责观众厅部分设计,有机会同中国建筑研究院物理所合作声学设计,从调研、模型试验、设计调整到现场测试的全过程中学到了建筑声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浙江省体育馆和杭州剧院分别获得了60年代与70年代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19688月,他作为项目实际负责人设计了浙江展览馆,在这个只允许半年完成的工程中,学会了怎样处理突击工程,为后来突击杭州笕桥机场新候机楼工程打下了基础。杭州笕桥机场新候机楼是周总理直接主管的特殊项目,专为接待尼克松总统访华而建。从1971118日立项到19721月底交付使用,前后设计、施工、装修总共用了70余天。这样短时间要成功地完成一组包括候机大厅、总统接待室、大小休息室、餐厅、美方机组人员和三百多随行记者的宾馆等功能复杂的高标准民用建筑,充分考验了设计组40余人的团队协调合作精神和设计水平。工程获得1979年国家优秀设计奖、1995年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特奖。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沈大师主持设计了浙江省科学会堂、望湖宾馆、浙江省科技大楼等浙江省重点工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望湖宾馆,它是对外开放后国家旅游局投资的第一批五座星级涉外宾馆之一,由于地处西湖边,设计颇费周折,整个团队通力合作,经多轮方案比选,最后以减少规模、压低高度、能严格控制投资又少影响西湖景观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1983年,沈大师主持了国家重点工程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基地在富阳,是当时农业部自建国以来一次投资最大的项目,由联合国贷款1000万美元并监督、检查建设全过程,是一项含多学科、多子项、设施先进的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工程获得了1991年国家优秀设计银奖、浙江省优秀设计一等奖和1995年浙江省优秀勘察设计特等奖。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沈老毕业以后从助理技术员、技术员到78年到浙江省建筑设计院当建筑师, 1983年任民用室副主任建筑师,1985年任副总建筑师。设计之路一帆风顺的他当时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发生一次转轨。

路甬祥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以后,为完善学科发展,主持成立了建筑系。19887月沈大师经王德汉老师、周培希老师及李身刚老师的推荐,被聘请调任浙江大学建筑系主任兼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1992年又兼任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沈老告诉我们,他自己在一线做设计这么多年,回想当时求学的过程,深知课程往往脱离设计实际比较远。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设计实践经验能够为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建筑系带来新的生命活力。

到浙大以后,沈老才发现,条件之艰苦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学科只有一个由蒋鑑明教授主持的建筑物理硕士点,在职正教授仅此一位,作为建筑学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阅览室书刊少得可怜,原版书刊更是寥寥几本。系主任、书记四人挤在物理实验室16平米的小房间里,桌子上放不下一张大图板。系里专业少,学科点少,科研项目少,必然结果是经费亦少。系里年轻教师较多,他们的学术成果需要时间的积累、参加建筑创作实践的机会、良好的平台以及完善的组织机制。为求得建筑学科的快速发展,沈大师向学校提出利用学校建筑设计研究院这个平台,并协调好管理机制,既让建筑系、土木系的青年教师有机会参加建筑创作实践锻炼,日后亦可加强设计院参加社会竞争的实力。这个一举多得的设想不但得到学校的支持并决定1992年由沈大师兼任学校设计院院长,统一领导。事实证明,该举措快速获得了良好效果。建筑系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学经费缓解,产学研结合步入良性循环,并于1996年顺利通过建筑学教育评估,学科点发展到四个硕士点,并且亦为2004年获得建筑设计博士点打下了基础。浙大设计院年产值数十倍增长,3年的建筑创作获奖数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设计院前列,社会信誉获得业界同行的好评,上缴学校的经费逐年增长。

这不得不归功于沈老先生当年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沈老当时身兼两职,既要承担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申请、研究生培养、校级交流和教育评估,同时兼顾设计院的经营管理,但始终没有间断建筑创作工作,作品几乎都获得各类优秀设计奖,并亲自带领设计团队完成一系列院级重大工程设计项目。

正如他自己所言:回顾50余年投身建筑事业的经历,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有创作成功的喜悦和兴奋,亦有挫折的苦恼;有庆幸没有在事业道路上被割断,亦有任务太重干扰太多的苦衷;有看到年轻一代成长、成熟的欣慰,亦有代沟带来的不解。但不管怎样,沈大师的创作热忱没有减弱,培养、教育年轻人的责任感没有松懈。沈大师同年轻人合作从不因为他们的稚嫩而忽视其见解,反倒觉得有一种启发培养的责任,亦甘愿作他们成长的台阶。

沈大师在参加过几次建筑系的学生作业评议之后,对浙大建筑系学生的设计能力、工作量、创新素质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他说,现在最主要的目标是筹建建筑学院,把国外好的资源引进来,将浙大建筑系尽快推向国际化,使得我们和世界名校有教学上的互动交流。提高创作水平,加快学科发展就要多增加实践机会。派出去,请进来,多交流,多实践,才能逐步提高,不断发展。

浙大是一个培养建筑人才很好的平台,这个平台来之不易,是近年来师生们共同努力创出来的。他希望每一个建工学子都能保持求真踏实的学风,希望建筑系能早日跻身全国更高水平行列,也希望我们的建工学院能尽快赶上世界一流水平。

沈老对青年学生给予厚望,期望我们珍惜在学校的宝贵时间,认真完成学业。他更加强调,建筑创作终归要有事业心,不可只看到眼前利益,重要的是自己对于设计本身的挚爱。

 

小编总结

如今已逾古稀之年的沈老看起来依旧精神矍铄,丝毫不减往昔的风发意气。经年的岁月风霜在他的身上沉淀出一种超脱、豁达却又坚定自信的气质。虽然时光将少年青丝梳成了秋霜白发,但他坚定的目光不曾黯淡,铿锵的步调更不曾凌乱。

沈大师这一路走来,用静水流深四个字形容恰如其分。千万个日夜的不断积淀,几十度春秋的默默耕耘,他的作品历经时间的考验,如今看来,风骨依旧。

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曾说,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沈老正是这句话的践行者。他不仅在设计中不断继承与创新,更为浙大建筑系闯出一条坦途,成为后辈高山仰止的名副其实的大师。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从沈大师的学识修养中汲取信念和力量,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负重托,终成栋梁。

 

【校友简介】

沈济黄,教授、博导、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全国勘察设计大师。1938年出生于上海,1962年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曾任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1988年调浙江大学建筑系任系主任(12),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10)兼总建筑师;任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智深顾问总建筑师,浙江省建筑师学会副会长。

 


【参考文章】

1http://www.abbs.com.cn/newarch/read.php?cate=6&recid=24264

《静水流深——沈济黄大师的建筑创作之路》

Still Waters Run Deep——The Architectural Creating Road of Mr. Shen Jihuang

作者:李宁  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27


备注:本文根据2016年采访沈济黄先生以及参考网络文章,由学生记者徐沛整理而成。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