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建筑工程学院第三届院士座谈会——董石麟院士访谈顺利举行

发布者:金立乔发布时间:2018-04-22浏览次数:893

20184201830分,浙江大学第十四届博士生创新论坛暨浙江大学第六期健心计划研究生科研综合素养提升项目——第三届院士座谈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安中大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本届院士座谈会有幸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石麟教授作为访谈嘉宾,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威老师、学工办主任徐洁老师、团委副书记金立乔老师出席座谈会,来自建工学院以及其他学院的多名在校学生以及往届校友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一段采访视频拉开了座谈会的序幕。视频中采访了三位师从董老师门下的建工学院老师。邓华老师回忆起学生时代董老师的精神品质深深影响到他。他举例说和董老师一个月前约定的谈话即使没有提醒也会如期进行,这种守时的习惯也融入到他的日常生活中。袁行飞老师想起选课题时董老师鼓励自己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并和她一起讨论突破点。最后,高博青老师谈到董老师为我国空间结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我国从空间结构大国向空间结构强国稳步迈进。这段视频让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十分动容,接下来访谈环节正式开始。

    首先,主持人针对同学们十分关心的出国问题和董老师进行了交谈。董老师回忆起当时留学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四年的苏联留学经历让他爱上空间结构这一领域,同时他也强调,每一个专业都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但兴趣是可以一直坚持下去的源动力。董老师建议大家有机会出国体验国外的研究环境,但希望同学们学成后回国为国家做贡献。

谈完了出国这一话题,董老师又在就业选择及职业发展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中国土木工程发展前景很好,在今后的50年土木工程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在就业方向上,无论是去房地产、设计院还是高等院校,兴趣是最重要的。他鼓励同学们趁着年轻多尝试不同行业的工作,积累了经验之后才能找到更能发挥自我价值的领域。

董老师的灼灼高见让同学们获益匪浅,除了学习和工作,主持人又问到同学们很关心的情感问题。董老师和周老师的爱情故事让我们又一次相信了爱情,一句约定换来四年异国的思念,一句承诺便是一生的不离不弃。当时车马很慢,时光温柔了彼此,却感动了在座的每个人。

    谈完了同学们身边的实际问题,董老师又高屋建瓴地分析了当前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中国近几年空间结构事业发展迅猛,从鸟巢水立方到世博会中国馆,中国正努力从一个空间结构大国向强国迈进,但同时强调了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中国的建筑行业在强国之路上稳步迈进,不仅体现在国内大型地标建筑本土设计的比重日益增大,还体现在国外援建项目的逐渐增多。

谈起时政要闻,董老师不禁想起前一段时间高等教育领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双一流建设的道路上,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应该走到世界前列。董老师提到,研究生期间我们要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精神的必经之路。即使将来的工作和研究内容无关,但这种科研训练是我们受益终生的财富。

董老师的谆谆教诲让同学们如沐春风。当进入到最后的自由提问环节时,同学们提问的热情十分高涨,提出的问题也十分有价值。

    有同学问道如何处理导师和学生的关系,董老师分享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他提到自己和学生就像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很喜欢和学生们一起讨论问题,喜欢和学生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感觉。

还有同学谈到虽然中国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但中国高校依然不能真正步入世界一流的行列。董老师分析了我们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较少,科研人员投入的精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但同时也强调了中国要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并肯定了国人将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水平,提出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董老师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解答赢得了同学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座谈会达到了高潮。

    整个座谈会在温馨融洽的气氛中接近尾声,董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同学们接下来的研究生涯指明了方向,相信每个带着问题参加座谈会的同学都已经找到了满意的答案。至此,建筑工程学院第三届院士座谈会-董石麟院士访谈圆满结束。





  

建工学院硕博联合会

 撰稿:张哲

摄影:周亚雷、吴珀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