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山城四十年,旧城换新颜——浙江大学建工学院赴重庆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嘉西村之行

发布者:刘永杰发布时间:2018-07-27浏览次数:469


2018725日,浙江大学建工学院赴重庆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位于重庆渝中区上清寺街道的嘉陵西村。为了探寻“发展的40年”——助力“两边两路”城市建设的成果,成员们将目光投向了中山四路旁的嘉西小村,登上历史的台阶,体验着旧城改造的魔术。


一、翻天覆地,街坊口中山城变革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惠及巴蜀大地,山城旧地换新颜的奇迹在老百姓间口口相传。

第一位接受团队成员采访的是个精神矍铄的老奶奶。八十高龄的她在在接受采访时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青葱岁月。她的记忆从杂乱无章的街道到立体交通发达的山城;从纸醉金迷的旧都到古韵古香的博物馆;从傍山而建的小平房到拔地而起的参天大厦,重庆的变革无处不在。在住和行上都为居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采访中,“幸福”是老奶奶频频使用的词汇,改革需要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成员们又将镜头转向了另一位中年白领。作为一位金融行业的工作者,他的关注点在于重庆的经济发展。CBD的飞速发展在他眼中是重庆最大的变化,直辖市的设立让重庆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而经济水平的提升又进而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指数。

印象深刻的是,在采访摆地摊卖水果的大妈时,起初大妈显得有些拘谨,但一提及改革四十年来重庆的变化,她的话匣子却一下打开了:“变化当然是大的呀!”,大妈的话浸在浓重的重庆口音里,却洋溢着浓浓的幸福感。


二、旧城新颜,镜头之下小村巨变

顺着嘉陵西村的石阶向上,四处都是旧城改造的痕迹。

古老的青石板路,依山而起的老房子,浓密的植被,慵懒的猫咪,这些仿佛都还是老重庆的样子。但现在的嘉西村,经过七八十年代的老城改造,在居住空间的外观上已形成了独有的嘉西特色。

从前的垃圾场经过铺平清理重建成为了现在的达观亭。坡度较大的部分通过填平成为了观景台,取名星光广场,远望是重庆江景,近观是嘉西全貌。这里更是村民们举办小型聚会的较大型室外公共场所。

居民楼外墙增加了统一的维护措施。楼间坡面被分割形成的小平台均改造成了一个个独立小院,点缀以植被盆栽,顺海拔上升,层层掩映,玲珑有致。

团队成员们更是了解到,嘉西村与重庆大学建筑系建立了对口项目“嘉西对话”,重庆大学建筑系学生可以对嘉西村外部改造提出自己的微改造方案,由政府支持批准,从而变为现实。古老的村落里,新生的创造力正在熠熠闪光。


三、一脉相传,志愿服务不忘初心

引领我们进入嘉西村的,是上清寺街道嘉陵西桥村的文教委员蒋主任。

不仅仅是创新的外部改造,嘉西村深入的志愿服务更是走在前列。嘉西村被评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嘉西村有各种特色志愿项目,如“邻里守望社区志愿服务”、“暑期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等等;嘉西村定期开展民情收集会,并做好公示和传达;更有民政出钱的专业社工服务,在恶劣天气和特殊情况里为村民们提供帮助;在村内开辟出一个民主之家,举办每周一次的民主议事会;有一支专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使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为游客和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成员们走在嘉西村的街道里,也感受到了志愿者的温暖。重庆35度的大热天里,大家收到了志愿者塞来的矿泉水和清凉的问候,多样的志愿者服务随着老城的改造逐步完善,而其中的志愿者精神在小城里薪火相传。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