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E@ZJU】求是战鹰傲视苍穹,建工精英巧筑乾坤——探寻2018年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征程

发布者:刘永杰发布时间:2018-12-03浏览次数:152

2018年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于118日至12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我校余杭聪、柯延宇和蔡泽恩三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突破重围在比赛中取得了二等奖(第二名)的好成绩。为了能全面了解到一些参赛的心路历程和经验技巧,ASCE的同学们有幸采访了几位国赛队员。

成功属于有准备之人

之前国赛的优异成绩给几位队员留下了兼具趣味性与挑战性的印象,让他们萌生了通过结构赛锻炼丰富自己的想法。在ASCE的大力宣传、邹老师的赛题解读和学长们的经验分享下,他们对结构赛有了更深的了解,并通过层层逐步选拔进入了国赛。暑假伊始,队员们就已经提前四个月开始备赛了。

参赛的队员们其实也都是该项赛事的新人。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队员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两个15级队员由于生产实习,队员之间合作时间较少,还有模型成功率偏低、初期选择体系不当等让准备一度陷入僵局。不过一个月的生产实习结束后,经过短暂的休息,在八月中旬队员们便返回学校,集中讨论,重新调整战略,查看并摘录大量资料,参考优秀理论方案,备赛进程逐步进入正轨。在尝试了多种体系后,结合制作难度和时间,团队最终确定了参赛所用体系。队员们依据理论知识和实验结论,将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Midas的结果与实际受力情况相结合,对模型中杆件实行优化,对制作精度和节点构造要求不断提高。

沉心静气,临危不惧方能取胜

在实际比赛的时候,队员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突发情况。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解决问题是他们能够走出困境的关键。

在比赛拿到实验设备后,他们发现秤的精度不够,同一根杆件质量误差较大,对模型整体把握困难。拿到的材料又存在刚度不够、柔度较大的情况,影响到了比赛过程中队员们的心态。为了稳妥起见,队员们选择较为保守的方案。确立应急方案后,他们再按照原计划制作模型,做好每一个构件,慢慢将心态调整回来,确保制作的精度,不让小波折影响整个模型的制作。

模型制作后,加载前先要抽签,选择加载方案。他们得到的加载方案是在学校里试验加载中失败率最高的一种方案。但是模型制作完成其实早已成定局,他们只能用平和镇定的心态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加载。最终,压轴出场的浙大以沉稳自信、从容不迫的答辩和镇定自若、有惊无险的加载顺利为本次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几个月辛勤付出的成果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满载累累硕果归

这次大赛让队员们对结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不同结构体系的优缺点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学会了复杂结构体系有定性的受力状态分析和不同的截面充分发挥性能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本次大赛让队员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去解决一个实际的工程问题。他们在做模型的应用Midas进行定量分析,在加载过程多注意观察一些计算受力结果较大的杆件,也针对这些计算结果进行相应的优化。

最后,在比赛中队员们也学会了统筹协调的能力,在团队中能够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工与合作,学会了如何调节好学习与竞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协调安排好三个人的时间。比赛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让他们更积极地面对未来生活。

薪火相传,愿后继学子再接再厉

学长们在谈及经验时认为结构赛是一个多人合作完成的赛事,大一大二的学生参加结构,最好还是要对结构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大概判断其受力状态;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就比如杆件的截面设计,有同学拿到木杆后可能想不到在杆件的截面上下功夫,我们可以用三支木杆形成三角形或者工字形的截面,以此来增加杆件的抗弯强度和稳定性等性能;接下来就是自己的手工动手能力,多加练习来慢慢把握技巧,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如学会使用计算软件Midas等。学长们认为肯干肯学是最重要的,有艰苦奋斗的准备和毅力,慢慢就会得到提升。

感谢三位学长抽出时间来分享自己的经验,为同学们拨去了通向成功道路上的迷雾。相信学长们的经验之谈和殷切希望一定能让有意向参赛的同学们拥有不少收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