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建工学院18市政硕博团支部一行人来到京杭大运河,开展“探运河古今,品运河文化”的团日活动,探寻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依次参观了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拱宸桥以及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最后并体验乘坐了运河水上巴士。
本次运河之旅的第一站是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为了更好的了解京杭大运河,同学们邀请了博物馆内的志愿者为同学们进行讲解。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博物馆展览区内的五个展厅:序厅为《地球上的运河、中国大运河》;第一展厅为《运河的开凿与变迁》,第二展厅为《大运河的利用》,第三展厅为《大运河杭州段的综合保护》,第四展厅为《运河文化》。各展厅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示和解释大运河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
同学们参观展览
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不禁纷纷感叹。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是一座单纯的、普通意义上的博物馆。它一方面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和展现运河自然特性、人文精华等各个方面的大型博物馆,另一方面又是运河文物、文献资料等的征集、收藏中心和运河文化的研究和展示中心,同时结合运河文化广场功能又是运河旅游的中心枢纽和游客综合服务中心。
同学们在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参观完博物馆,从文化广场向着京杭大运河走去,同学们就到了拱宸桥。拱宸桥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
据悉,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中间几经兴废,至今已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该桥桥身用条石错缝砌筑,上贯穿长锁石,桥面呈柔和弧形,为三孔薄墩石拱桥,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是杭州城区最大的一座石拱桥,同时也是拱宸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物。
现在的拱宸桥,依旧是一副繁荣景象。站在桥上,运河的光景一览无遗,桥上人来人往,而桥下游船、货船来回穿梭。
拱宸桥上风景独好
走到拱宸桥的另一头,同学们便来到了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所谓的“桥西”,是拱宸桥以西一带的泛称。现在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则更加明确,从拱宸桥头开始,向西面散发出去,北至中国扇博物馆,南至登云路,西至小河路。
从拱宸桥下来后一路直走,映入眼帘的就是保存完整的清末民初沿河民居建筑以及大量近现代工业遗存,由旧厂房改建的运河工业三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也安插其中。沿路最多的还是中医药馆,一路弥漫着中药材特有的味道,仿佛为街区更增添了一股历史气息。此外,沿街还有财神庙、张大仙庙、河畔的书店、咖啡店等等,为京杭大运河增添了人文气息。
参观完运河岸边的建筑物们,同学们坐上了运河水上巴士,从拱宸桥出发,经过信义坊,最后到达武林广场。一路上,随着船身的起伏,感受着河水对船身的拍打,时间仿佛开始放缓,城市的喧嚣仿佛离同学们远去。同学们穿过了横跨运河的一座座石桥,也看到了大运河沿岸现在的景象,包括信义坊的富义仓、运河边的小河直街、丝联166文创园……经过时间的洗礼,它们愈发显得迷人。
同学们乘坐水上巴士
当巴士抵达武林广场的停靠点,同学们今日的运河之行也结束了。这一天,同学们看到了回顾了京杭大运河的建成历史,见证了京杭大运河取得的繁荣,感受了京杭大运河独特的文化。
供稿:建工学院18市政硕博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