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借君歌扇写新诗——浙江大学建工学院赴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及保护”寒假社会实践团

发布者:刘永杰发布时间:2019-02-01浏览次数:154

 “借君歌扇写新诗”。扇子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祛暑纳凉之物,同时寄托着人们的情感文化体会。129日,实践团来到中国扇博物馆,体会扇文化的历史变迁。

首先了解到的是“中国扇的起源与历史”。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时期的扇子其实主要是贵族出行的用具,而非我们当今使用的短柄扇。自从秦汉之后,团扇的出现,才奠定了现在扇子使用的基本样式。同时,在北宋折扇的传入,也使得扇子的形制变得丰富起来。

扇子作为为承载人们观念和情感的载体,其中蕴含着制扇工匠们精益的技艺与巧妙的设计,和文人艺术家的绘画题词,融万千气象于咫尺之间。

所以,在接来下的展厅单元中,成员们参观了中国扇文化的发展演变。从中国的古代文献看,扇的问世首先是出于社会政治的需要,是宫廷礼仪的组成部分。所以,扇成为反映人们社会地位的身份象征,它的类型与使用方法因职业与身份的不同而各异。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馆内有个明清扇街,设立了玻璃视觉解说系统,站在展示折扇的陈列橱窗前,玻璃面受到感应,会投影出相对应的解说词;同时,博物馆还用上机器人解说,有人路过,传感器就能检测到,打扮像扇店工作人员的机器人就会来招呼。

在了解完扇子的文化之后,大家跟随着展厅的变化,了解了制扇业的发展。杭州,是中国制扇名城,自古以来就有“杭州雅扇”的说法。作为和浙江丝绸、龙井茶并称“杭产三绝”的王星记扇子,也在展厅内有所呈现。王星记扇子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传统手工艺品,一家百年老字号扇子生产厂家。主要产有黑纸扇、檀香扇、香木扇、白纸扇、绢扇、装饰扇和舞扇,历史悠久,制作技艺精湛,扇面装饰优美。

扇子蕴藏着丰实的文化内涵,已成为融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只有体验过才更深刻的了解到扇文化的前世今生。对于现如今的许多人来说,或许,只在意其使用价值,与单纯审美体验,而往往忽视了背后更为深刻美学价值。所以,需要通过行动来传承历史文化,保护与发扬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