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走访益乐新村,体会城市变迁——益乐新村整治结果的新旧对比

发布者:刘永杰发布时间:2019-02-01浏览次数:525

走访益乐新村,体会城市变迁——益乐新村整治结果的新旧对比

 130日上午9点,团队抵达益乐新村东大门入口。益乐新村作为团队研究“城市变迁”的第一站,占地规模1.16万㎡,共分北一至北六,六大组团区块;东门、西门、北门,三处入口,其中北门和东门允许通车,西门作为步行次入口。

小区建筑群都为四层的多层住宅,米黄色涂料饰面。住宅一层多为个体小商铺,下商上住,据我们挨个走访下来所得,小区的商铺主要经营饮料、烟酒、日化方面居多,亦有快递代收业务。由于小区内外来租客占据很大部分人群,新入住的租客免不了要在此采购不便携带的被褥、脸盆等日用品,这是商铺一笔不小的收入来源。

团队一行人继续沿组团道路行进,中心绿地设于北一区和北三区之间,车流量不大,占地面积约1370㎡,小具规模。场地内配置体育健身器材区、小广场和休息区,维护状态良好。今日天气晴朗,场地的使用率较高,以老人与小孩为主。老人们喜欢聚集在凉棚下,晒着太阳聊着天,笑看孩子们三三两两,好不快活。

物业管理和老年活动中心,集中于一体,位于小区西北角道路尽端,环境僻静清幽。美中不足之处,便是周边非机动车停车多而杂,占去不少户外活动场地。大家走入办公大厅,可见一层为物业办公室,平时相对清闲,忙时处办最多的业务,便是办理居民暂住证和红白喜事。二楼为老年活动中心,我们以访问者的身份上前攀谈,发现活动中心的使用者多为一批相对固定的原住民,领域感较强,不太欢迎新面孔,以至于其他老人和租户更愿意去街边的棋牌室。

益乐新村最别具一格的便是它的微型消防车了,为了适应小区内部存在极小间距(1.6m)的需求,因地制宜改造消防三轮车,满足灭火需求。

此外,小区虽设有医疗点,位于交通便利的干道边,但不提供24小时服务。

我们走访古道街道益乐新村居委会可知,小区在158月至1610月期间,经历了为期一年多的综合整治。根据我们一天的参观所见所闻,真是难以和图片上改造前的杂乱无章的联系起来。难以想象,益乐新村曾经是城西典型的脏乱差城中村之一。

据悉,改造之初,益乐新村环境也不尽如人意——随意拉扯的电线、杂乱无章的楼顶杂物、破旧不堪的房屋立面、随意停放的车辆……此外,村民对改造也并非完全理解和支持。“房屋坡顶改造,杂物往哪里放”、“拆除钢架,晾衣怎么办”、“线路上改下会使得宽带信号断断续续”,各种杂音不绝于耳。

为了让老百姓看到改造的好处,当时的工作人员真是耗费了不少心思。打造样板房,张贴街头宣传效果图,挨家挨户地跑、说服居民……

团队成员经历一天的走访,对益乐新村在15-16年的整治成果有了初步了解,虽有美中不足之处,但总体效果值得肯定,明天我们将对居民进行更深入的走访配合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居民对小区环境反响和整治的满意度。

(文:从依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