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实践团队走进当地的特色博物馆和大小街巷,找寻鼓浪屿变迁中的历史记忆,并对其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而今天,团队从庄重肃穆的教堂走进人声鼎沸的菜场;从积淀深厚的春草堂转入体察民生的居委会,深入这座岛屿,观察着见证其改变的人们的态度,聆听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声音。
2月21日,团队早早地出发,来到了当地的龙头社区居委会,接待人员耐心细致地为成员们介绍了鼓浪屿的人口现状:鼓浪屿分为两个社区,包括东部的龙头社区及西部的内厝社区,除去流动人口,岛上的户籍人口数上万,但近年来由于商业化发展的趋势及更多年轻人外出发展,岛上的原住民人口也在逐年在减少,并会继续保持这样的趋势。接待人员还提到曾经的鼓浪屿充满艺术文化气息,随处可见的建筑文保点也是他们对于历史文化留存做出的努力,除此之外为了传承这份文化,社区也曾开展闽南语交流会等活动,试图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在当地,找寻鼓浪屿当年的印记。
下午,实践团队联系到现任春草堂的主人许多康先生,对于建筑系的学子来说,这也是一次宝贵的机会,去了解一座重点建筑的改造和保护过程。春草堂始建于1928年,由原厦门建筑工会会长许春草先生亲自设计,到现在已经见证了一个家族三代人的发展。许多康先生用两年的时间在不改变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将旧结构加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建筑的历史风貌,使其成为优秀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范例。同时他也曾担任鼓浪屿规划局局长,并和我们分享了鼓浪屿几十年来由一个普通的岛屿到成为风景名胜区的变迁过程。
之后实践团成员们也采访了更多的生活在鼓浪屿的居民,了解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和对于鼓浪屿现状发展的态度。通过一天的采访和调研,大家对鼓浪屿的过去和现在有了进一步的解读和思考。
文字:于晓焱 闻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