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先锋计划】让信仰点亮人生,让青春不负韶华——建工学院学生党建骨干赴井冈山培训

发布者:陈可鉴发布时间:2019-05-05浏览次数:1105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建工学院学生党建骨干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能力水平,2019426日,在建工学院团委副书记金立乔老师的带领下,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素质发展中心共36名学生党建骨干前往井冈山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

井冈山有着“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的美称,是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的发源地。在纪念建国7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建工学院学生党建骨干来到井冈山,接受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党的历史教育,追寻共产党人的初心、传承井冈山革命精神,具有特殊的含义。

祭奠先烈强信念,红色基因代代传

历经了一夜的颠簸后,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于427日清晨顺利抵达井冈山。在前往基地的车上,热情的班主任赖甜园老师为我们唱了一首当地红歌——《请茶歌》表示欢迎。

在基地,同学们简单吃了早餐后,便来到教室静候开班仪式。在学院学生党员素质中心主任叶昕欣的主持下,开班仪式在奏唱国歌中正式开始。奏唱结束后,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滕永琛老师向本次参训的学员们致欢迎辞;随后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金立乔老师讲话,并向大家提出了“立德”、“为民”、“行动”三点希望;在开班仪式的最后,滕永琛老师向我班授旗,王文昊作为学生代表接旗。

随后,同学们前往北山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先烈。巍巍山林之中,烈士陵园显得异常安静肃穆。同学们缓缓走过109级台阶,来到死难烈士纪念碑前,向死难烈士敬献花圈,李煜、任军威代表同学们整理挽联。怀着异常沉重的心情,同学们默哀并三鞠躬。在纪念堂外,黄雨欣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谢甲开、吴月娥和曾宝华一家的英勇事迹,一幕幕悲壮的画面浮现在眼前,引得不少同学眼眶渐红、潸然泪下。最后,同学们在前辈们面前再次庄严宣誓,吾辈必将继承使命,牢记初心,继续前行

下午,同学们跟随陈慧亮老师回顾了“三湾改编”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在三湾改编的背景、困境和具体措施等讲授教学结束后,同学们以小班为单位,制定了班名、班徽、班歌,同时选出了宣传员、炊事员、士兵委员会等职务并明确它们的权责。通过情景教学,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了“三湾改编”的重要意义,大大加深了对党史的认知和理解。

当天晚上,朱新春、陶延东两位老先生以革命后代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述了各自父亲:朱良才和陶悉根的事迹。两位前辈的讲述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他们在困境中不忘初心的坚持和千里寻党的信念令同学们敬佩不已,更让同学们充满了力量


重走红军革命路,重温军民鱼水情

翌日早晨,全体学员换上红军服,背上枪械弹药,扛上竹竿麻绳,开始了“红军的一天”。以昨日“三湾改编”的小班为单位,各班领取到行军救援任务。按照地图和指示,他们在山川河谷间急行军、找情报、寻草药、制担架、救伤员,最终四支队伍在坝上村顺利“会师”,完成行军任务。

中午,各班分别进入当地一户老乡家中,与老乡一起杀鱼洗菜、劈柴生火,军民合力烹制出了味美心更美的“红军餐”。简单吃过饭后,同学们并没有坐享闲逸,而是抓住机会开展起了“民情调研”。他们和老乡既聊当下的考虑,也聊未来的期望。通过了解群众的诉求、人民的需要,同学们对民情有了更直观更清晰的体会,为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指引了方向。

下午,同学们首先来到茅坪八角楼。在八角楼的天窗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重要文章,阐明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在茫茫黑夜里,八角楼的灯光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接下来,同学们来到了黄洋界。这里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保卫战——黄洋界保卫战。在这场保卫战中,“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内涵可谓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红军战士与当地群众军民一心,凭借工事和地形以400多人成功击退了敌军3000多人的进攻。而在听闻胜利的喜讯后,毛主席更是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词以示庆祝:

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今天的井冈山上祥和宁静,枪炮声早已不复存在,只有青山和纪念碑依旧。它们一起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故事:无论斗转星移、无论地覆天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信仰始终不会变。

晚上稍作休整后,同学们相聚一堂进行“红军的一天”感悟分享。行军的疲惫丝毫没有减弱大家的热情,现场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述说自己心中的那份井冈情。最终,现场气氛在一首《朋友》的合唱中走向高潮。至此,培训已经进行了两天,而同学们则可以说是心中愈发有信仰、脚下愈发有力量

艰苦奋斗攻难关,坚持学习勇探索

 29日早上,同学们前往小井红军烈士墓和小井红军医院参加现场教学活动。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红军伤员战士在来不及撤离的情况下被捕,却无一人说出主力部队的去向。于是战士们被残忍的杀害,当地村民趁着夜色将他们掩埋于此。这牺牲的一百三十多位战士里,其中最小的年仅14岁,而留下姓名的更是只有十七人。他们用行动阐释了信仰比生命更重要的人生信念,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信仰的强大力量。

随后,同学们又进一步参观了小井红军医院。医院现场展出了许多简陋的医疗设施,有竹制的手术刀、有多次使用的医疗绷带、有简陋的竹制病床……每一件自制的医疗器械都在用力述说着那个时代“艰苦奋斗攻难关”的革命精神。与此同时,赖甜园老师还讲述了“张子清师长献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张师长舍己为人的事迹、彰显出红军上至首长下至战士,都有着一颗为他人、为信仰牺牲自我的红心。

之后,同学们来到大井村,当年井冈山胜利会师之后,毛主席和朱德、陈毅等革命领袖就住在这个村。当赵向飞老师讲到毛主席不断学习、终于探索出适合红军的战术方法——“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时,王鉴可同学受邀用湖南话声情并茂地演绎了毛主席将这一战术思想普及给军民们的场景。在王鉴可同学的生动演绎下,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革命奋斗的峥嵘时代,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实事求是闯新路”的革命斗争精神。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三天的学习培训时间过得很快,但却在每个人心中都种下了一颗信仰的种子:同学们在表示收获颇丰的同时,心中也有诸多不舍,并表示会用实际行动将这份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作为青年一代,更应该肩负起身上的历史重任,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未来联系起来,让信仰点亮人生,让青春不负韶华!



/种琳 杨汉铎

/林俊挺 吴垚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