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呆久了,只要靠近乡野一些,就觉得自己在朝着自由的方向前进。那是久违的家的感觉:粉墙黛瓦,青石板街,淙淙流水,夏蝉蛙鸣……
当地的建筑都沿着一条水声潺潺的溪流在两岸分布,沿河的建筑相比较新,主要是一些店铺和一家宾馆。沿着小路向里走是比较陈旧的古建筑,一部分建筑里还有村民居住,另一部分则是作为文物被保留下来。即使地区深入山中,由于理坑建设成为写生基地,源源不断的人流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助。相比于普通的山村,这里人民的生活都相对富足,且每家每户都会进行一些面向游客与写生者的小生意,沿河的店铺有烧烤摊、小卖部和特色饼店等,出售的商品种类也相对能满足游客需求。
在当地体验了这么多天,实践团成员们对当地的民俗文化也进行了研究。当地的村民大多很热情,喜欢招呼人往屋里坐,脸上也总是带着笑。当地村民大都挺淳朴善良的,让人即使身处条件比较艰苦的村里,也依然感觉自在和温暖。
这些天里最让人欢喜的应该是那些可爱的动物。写生时最常见到的就是村里的土狗。也许他们有各自的品种,只是大家叫不上来而已。他们的毛多是湿润油腻,色彩斑驳,一看就是在村里土生土长,摸爬滚打长大的。他们一见到人群就主动凑近,一点都不怕生,这让许多女生避之不及。此时一定会有一群“护花使者”出现驱散他们,或是几位爱狗人士主动招呼吸引,与之玩耍嬉闹,不亦乐乎。
村里比狗更厉害的是猫。这里的看门狗从来不叫,随便人们进进出出,但是猫如果发现有狗靠近自家宅子就会立刻炸毛恐吓,而狗虽然有力量的绝对优势却还是夹着尾巴溜走。老房子配小奶猫绝对是一幅可爱又奇妙的画面。稍大一点的猫开始在菜地里、断墙上玩耍,还会缠着过路的人们陪它玩。看起来猫的生活比狗还要舒服滋润许多。
热情的村民、淳朴的乡情、可爱的动物,乃至自由的灵魂,都被细细描绘于同学们的画质上,印刻在同学们的心理。
文/高未央 黄秀丽 韩闻颖
图/高未央
建筑工程学院赴江西上饶婺源暑期社会实践团
2019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