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赴浙江奉化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

发布者:刘永杰发布时间:2019-07-11浏览次数:566

赴浙江奉化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的社会实践行程已经步入了尾声,在实践活动的最后,成员们为进一步为王溆浦村的改建提出合理而完善的建议,额外走访了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青云村,并在游览的同时收获颇多。

在渐渐驶入青云村的过程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整个村落所传达出的历史沉淀感:统一的青瓦白墙,斑驳的卵石铺地,和蔼而热情的村民,百年而如一日的木质门窗,小弄弯弯,庭院深深……青云村将历史文化传承与第三产业旅游业相结合,在提升自身环境条件的同时,也通过乡村旅游为自己创造了经济支持,青云村作为成功的先例为王溆浦村的改建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借鉴案例。

今日实践活动的第一站是孙鹤皋先生故居,进门处孙鹤皋先生的雕塑在屹立的石碑、葱葱郁郁的翠竹和高大挺拔的青松的衬托下更显得庄严而高大。在穿过拱门后,便正式进入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孙鹤皋先生的故居一座仿欧洋式三层楼房,一层为接待客人用餐等的空间,二层为起居用房,三层为名“天荪阁”私人藏书楼翻新后的故居不仅仅是一个名人故居,更是记录了那个时代那个人的历史文化符号,让后人以一种更为敬畏的目光瞻仰和学习。

之后同学们便在带领下来到了第二站——青云村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德星聚”阊门“大茂房”。宋朝黄庭坚的诗《次韵正仲三丈》中“人间鸡黍期,天上德星聚。”便是这“德星聚”的名字由来,意为“有德有才的人聚在一起,传承先祖孝贤之风,播传后世”。其中不论是在推动下“嘎吱”作响的木门,还是精致雕刻的木窗雕花,抑或是松动了的石砖铺地、在风中摇曳的大红灯笼无不透露着青云村的第一大家族克勤克俭绵世泽  课耕课读振家声的大家风范。

第三站游览点——黄埔军校军医院院长孙从钦先生故居跨进大门便能看到一块写着“教泽永存”的匾额这是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时任民国政府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李季谷谨题的匾额上款为“雨田先生,一生尽粹教育,桃李盈门,功垂梓里,爰题此以留念”下款为“浙江省教育厅长李季谷谨题”。不论是从文字抑或是建筑风格,均能让人感受到青云村的厚重的文化气息。

在经过时窄时宽的有着个弯趣味丛生的小弄后,便到达了此次实践活动在青云村的最后一站——孙氏宗祠也是村两委会的办公地其中的建筑也有着中西合璧独特风格。古典式的内庭是作为祭祀祖先,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而西式的外庭洋楼将东边的藏书楼与西边的议事厅相结合,独具特色白云岩畔飞,欲作蹁跹舞清泉奇观(文澜泉)写着“青山照影歌祧厚,剡水流商衍脉长”对联的中戏台、“书塾湖澜畔,来烧一瓣香。年年春到日,桃李满庭芳”的诗句,透露出浓浓的书香文化

青云村依靠孙氏家族的历史文化带动了青云村整体的乡村振兴,砖与瓦、人与史遥相呼应,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齐头并进,青云村在政府的领导和村民的支持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而同样作为红帮文化传承地的王溆浦村正可以借鉴青云村的振兴之路,在弘扬文化的同时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为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在环境提升的同时,增加自身生态竞争优势,打造真正独立自主文化深厚的红帮民村。

/刘梦嫚

图/谢博尧

建筑工程学院赴浙江奉化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

 2019710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