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走访当地政府,了解理坑发展——赴江西婺源“心系国家发展,聚焦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

发布者:刘永杰发布时间:2019-07-13浏览次数:332

在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以及与理坑村当地村民的交流,实践团的同学们分别从自然环境保护、传统建筑和风俗保护、商业发展与旅游业开发状况扶贫政策角度出发分别提出了三个自己最关注的问题,经过队长的整合总结出此次实践最希望得到答案和解决的十四个问题。带队老师吴老师针对大家的问题开展了一次讨论会,讲述她在贵州以及日本的见闻以及十几年前和如今的婺源有何变化提出自己的思考,进一步帮助实践团成员整理和拓宽了思路,并建议大家实地走访当地村委会以及沱川乡政府会对大家的问题给出更实际有效的答案。在出发走访前成员们拜托民宿老板并请他帮助联系了理坑村村主任和沱川乡负责扶贫工作的干部。

上午实践团走访了理坑村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的余主任热情地接待了大家。在会议室,同学们对余主任进行了关于乡村振兴、历史遗产保护等方面的采访咨询。在关于古建筑的保护方面,余主任表示理坑村一直坚持49年以前的房子绝对不能拆的原则,如这几天所见,这里很多古建筑,包括很多景点建筑,里面是有村民居住的。关于古建筑维修的过程方面,产权属于个人的建筑需要打印并提交书面申请,政府根据现实情况补助维修资金,特殊性质的古建筑如国保及省保级的房子一般都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关于当地产业发展方面,除了传统农业,目前以旅游产业为主,以提升服务、提升安全为原则发展旅游业。余主任表示理坑村非常注重因地制宜发展,比如发展美术写生相关行业等等。

下午实践团来到沱川乡政府,与扶贫工作站的吴干部进行访谈重点探讨了理坑范围内古建筑保护水平不及预期的原因。得出以下一些原因:首先是历史原因,人口增长导致建筑数量面积不足,一间房得分给几户人家住,新区建设又有自然环境限制,目前正在寻找合适区位;第二,生活条件较差,结婚需要新房子,旅游业红利尚未辐射到许多村庄,主要靠务农以及打工获得生存收入;景点条件(旅游时间短)不足以形成大规模旅游住宿以及相关附属设施;集体经济不足以支撑开发建设,村庄不具有有力的经济来源。

经过这一天的访谈,大家对婺源理坑及周边村落的情况又了更深刻更完整的认识婺源的村落主要依靠当地古建筑古民居发展而来的旅游业发展经济,并没有其他突出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但旅游业发展并不完备,旅游经济主要依靠旅游公司进行开发,而古建筑修复主要依靠政府的扶持。当地居民的经验能力和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都不到位,导致当地古建筑修缮不及,有价值有底蕴的古建筑数量和质量都逐年下降,建立在古建筑基础之上的旅游业未来发展存在问题。

今后几天成员们将继续对当地居民和相关领导进行访谈,希望看到更深入的细节和问题,并据此讨论相关可能的应对方法。


/吴雨暄 刘怡 曹宇月

/曹宇月

建工学院赴江西婺源“心系国家发展,聚焦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

 2019712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