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做一名“耕作的诗人”——赴杭州龙湖基地社会实践团

发布者:陈可鉴发布时间:2019-07-21浏览次数:209


如果说劳动的神圣在于脚踏实地,用挥洒的汗水构筑生活的诗卷,那建筑的百年事业亦然,同样是深耕大地,兼怀诗意。纵观托尔斯泰的一生,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出生贵族的他,崇拜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盖房。对于他而言,稿纸如同大地,笔锋如同锄头与犁,他同时耕作于稿纸与土地之上,由地心升腾上来的质朴而生生不息的原始力量,激发着他的创作,催生出最为瑰丽璀璨的艺术之花。双脚扎入泥土之中,用劳动与土地对话的同时,不忘柔软感性的诗意,这便是耕作的诗人所独有的气质。

在杭州龙湖基地实践已半月有余,刚来到基地时,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就让同学们写下了实践期间的小目标。作为检验实践成果的标尺,负责人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同学们通过参加相关培训快速熟悉实践基地的工作以及各部门的职能,通过参观在建项目感知工作的实际意义,通过参与日常工作逐渐体验着并适应着“耕作的诗人”这一角色。

1 同学们参加培训

志存高远,坚韧踏实”是在基地实习过程中常常围绕在耳边的一句话。基地成员们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努力将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融入到工作中。同学们分别被分配到了研发部和工程部。研发部负责项目开发的前期阶段,工作主要涉及预案工作、方案把控、指标填报等,研发部的实践成员们将科研精神融入到工作之中,完成相关专题研究,反复进行日照分析、指标核算,并且学习与各部门以及相关设计单位之间进行沟通协调的方法。而工程部主要负责项目的实际落地部分,管控项目后期建设施工阶段。工程部成员大部分时间会去到项目施工场地,脚沾泥土、身披尘埃,具体深入了解现场基本施工情况,排查施工问题并且及时反馈,除此之外还学习了现场管理与相关内业工作。

2 同学们的实践日常

目前为止,杭州龙湖基地实践进行得非常顺利,基地成员们表示,会将实践最初的热情与坚持一如既往地持续下去。通过实践,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实际工作需求与校园理论学习衔接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仍然需要多参加实际项目,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良好结合。同学们也感知到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各司其职,团队成员的良好配合、各部门的有效沟通是按时完成工作的有力保障。实践的同时,同学们也加深了自身对相关领域更为客观的认识与把握,认识到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为今后的理论研究提供真实的实践依据。



供稿:建筑工程学院赴杭州龙湖基地实践团队

(撰稿:刘梦琳,摄影:夏明杰)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