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孕育人才的地方,亦是文化传承的基地。在前往福建探寻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现状的途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访问厦门大学成为此次实践调研的重要部分。7月17日,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赴福建泉州、厦门探寻“海上丝绸之路”暑期社会实践团团队成员前往厦门大学,与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师生就学校及学院发展历史、专业教育、实践创新活动、学生工作及职业规划等进行了交流,并参观了厦门大学校史馆及校园代表性建筑,探寻百年老校的文化基因。
厦门午后的热浪似乎在欢迎着浙大师生的到来。一路穿街走巷,实践团队成员来到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楼——曾呈奎楼,受到了学院辅导员老师及研究生代表的热情接待。在交流会中,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研究生代表分享了厦门大学的学校概况、项目实践、科研竞赛、学生工作等情况。也有在厦大本部生活了六年的同学,分享了他在厦门大学的探索与发现——学在厦大、吃在厦大、玩在厦大等等。随后,实践团队领队金盼盼同学介绍了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发展历史、科研实力、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等基本情况,以及学院学生组织的基本架构、服务概况及工作成果。
图1厦大同学分享
图2 浙大同学分享
简单的互相介绍后,实践团队成员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诸如研究领域、日常生活及职业规划等。厦大的老师与同学也是对建工学院成熟的学生组织架构赞叹不已。交流会气氛轻松愉快,双方老师及同学均表示受益匪浅,也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最后,双方老师互赠纪念品,为本次座谈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图3 双方老师互赠纪念品
会后,实践团队成员在厦大学生的陪同下参观了美丽的厦大校园。在校史馆内,实践团队成员听着讲解员将厦大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辉煌的办学成果娓娓道来。厦门大学自1921年建校以来,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是中国高校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先行者,为助力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被中央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漫步在厦大校园内,其历史悠久的建筑见证了厦大的发展,芙蓉隧道内的艺术作品的创意、激情及文化的交融令人赞叹。
图4 浙大同学参观校史馆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华侨华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厦门大学的创办者正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陈嘉庚先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说是厦门大学建设与发展的文化源泉。厦门大学因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践行者而创办,亦为今天“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海丝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厦大人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前线。正如厦门大学的校训所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青年人应积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海丝”文化,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助力实现“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美好蓝图!
图5 双方师生在嘉庚像前合影
建筑工程学院赴福建泉州、厦门探寻“海上丝绸之路”暑期社会实践团
(撰稿:林贤宏,摄影:戴智妹、陈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