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午,浙江大学无止桥团队在建工之家咖啡厅开展了第135期建工有约活动,与在场的同学们介绍了浙大无止桥团队的相关工作,同在座的同学们共同探讨公益活动的未来。
首先,由团队的统筹徐心怡同学介绍了浙大无止桥的总体情况。徐心怡同学首先对于无止桥团队所做的工作进行了分享,包括桥梁设计、施工、民生工程等方面,让同学们对无止桥团队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
之后,我们又一起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了浙大无止桥团队最初成立的缘由,在重庆麻池参与的观察员项目,贵州谢家村2.0、云南石寨子项目中作为协办团队的工作,到最终以主办团队的身份完成广西中停项目的经历。通过分享浙大无止桥这个年轻组织的成长,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并加入到我们中来。
随后,几位亲身参与了广西项目与四川调研的同学通过选取了几张照片的形式,分别向大家讲述了在广西中停村项目两周的主体施工过程中,以及暑期前往四川昭觉进行潜在桥点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陶冶王之、陈奕杨同学为大家分享了桥梁组的工作。桥梁组的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对桥的建造。看似简单的一座10米人行桥,其建造的过程中包含了贝雷片的拼接、顶推作业、网箱施工、桥面铺设等诸多步骤。这其中的过程,叙述起来都好像每一部分都只是简单的一些操作,却凝聚着团队成员们辛苦的努力。只有亲身接触工程,我们这些建筑、土木的同学才能更加了解一个工程的真正模样,它不是我们笔下的一张设计图、一份计算书,而是切切实实地由所有成员堆砌起来的实体。
周佳霖同学为大家带来了民生项目中的一些小惊喜。民生组的工作有很多方面,有对校园的美化、对贫困户家庭设备的改造,也有同学们合作完成的焚化炉修建以及在小学举办的校园活动日。民生组的项目也许没有桥梁组那么艰辛,但每一个活动也都是收获满满。焚化炉建造过程中,大家对搬砖和砌砖这些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有了很深的理解,也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砖混建筑”;在当地贫困户家中安装的灯泡,让老爷爷老奶奶的夜晚不再没有光明,老奶奶激动地反复开关电灯的动作让同学们感触良多;小学的活动也得到了当地校长和家长的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大家也在共同的工作中相互学习到了很多。
陈心畅同学则是给大家分享了今年暑期前往昭觉进行调研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与村民的交流中,他们的信任给了我们为项目付出最大的动力和鼓励;在采访村县领导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昭觉从上至下为脱贫工作做出的不懈努力。“希望”在这片土地萌发,生长在这座为走出大凉山提供捷径的桥上,生长在每位为追求理想而学习知识的孩子身上。观念在改变,基建在完善,网络和信息带来新的梦想。眼前仍是大山,脚下还是土路;往前看,公路上点点路灯指向远方;抬头望,是群星璀璨,未来不再灰暗。
宣传和后勤也是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朱怡江同学为大家带来了策宣与后勤工作中的小故事。后勤组对工具的整理,让团队有了更高的工作效率,每天自己完成的买菜、做饭等工作,伴随着艰辛,也充满着快乐。策划宣传方面的工作则更加灵活,更富有创意。白天,他们穿梭在施工现场以及校园中,拍摄下团队成员们认真工作的身影;夜晚,丰富的团建的活动出自他们的手笔。路边看到的景色,活动时同学们亲切的交谈,都有可能会成为他们镜头下的一个个素材,形成活动的视频记录。汇总着所有同学的信息,整个团队的密切合作由他们来保障。
分享交流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结束。正如无止桥的标语所言“不是救济,而是发扬,路桥有尽,心桥无止”。如果你也想亲自体验一项工程从开始到最后的完成,愿意和两地的青年一起为西部的发展作出贡献,就请加入我们的团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