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青年教师钻研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搭建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热爱教学,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注重教学基本功训练,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2020年11月12日下午,建工学院举行了2020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本次教学技能比赛由建工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建工学院教育教学办公室副主任陈哲老师主持比赛。学院党委书记刘峥嵘、副院长吕朝锋、各系系主任、学院工会主席龚顺风、学院工会主席副邬亚芳以及新入职青年教师观摩了此次教学竞赛。
学院党委书记刘峥嵘老师在比赛前的致辞中提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校之本,教师是强校之基。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就没有一流的办学水平。学院一直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青教赛是检验和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和途径、是青年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青年教师要多向老教师、优秀教师学习,学院将以竞赛促进教学、推动教学相长,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学院副院长吕朝锋老师说,教师发展既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青年教师的立身之本。借此机会,我向学院广大青年教师提几点希望:
1、要树立责任意识。学校、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不取决于有多漂亮的大楼,也不取决于有多先进的设备,而是取决于有多优秀的教师队伍。每一位教师,只要下功夫投身教学,研究教学,并且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改进和提高,必定会体现高水平,取得好效果。
2、要努力提升自己素质。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你付出的越多,你就收获的越多!希望大家多研讨、多读书、多练基本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3、要团队合作。教师之间要彼此支持,相互切磋,相互学习,资源分享,形成合力,共同成长。作为青年教师,更要谦虚好学,要向书本学习,要向网络学习,要向身边的人学习,更要向老教师学习。水尝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百舸争流的时代面前,要想勇立潮头歌大风,只有众人划桨开大船。
本次比赛评委由学院资深教授和资深教学督导组成。其中,评委华晨教授是学院资深教学名师,曾获得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浙江大学第七届“三育人”教书育人标兵、唐立新教学名师奖、浙江大学永平教学贡献奖等荣誉。评委陈水福教授也是学院资深教学名师,曾获得唐立新教学名师奖。5位评委对参赛教师的教学内容组织、授课技巧和PPT课件制作等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并根据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内容处理、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现场打分。
在比赛过程中,青年教师们紧扣教学目标,熟练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围绕学情分析与重难点步步推进,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学生的特点,体现课程思政的要求,始终贯彻着三尺讲堂、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来自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的洪义老师带来的讲授是《基础工程》课程的《绪论》部分。洪义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清晰地讲解了基础工程的定义、基础工程重要性、常见基础工程破坏形式以及基础设计要求等重要知识点,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启发性强,能有效调动听众(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来自智能交通研究所的祁宏生老师带来的讲授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黄灯时间的设计原理》。祁老师课件制作精美、普通话发音标准清晰,情绪高涨、滔滔不绝,扣人心弦、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层层剖析,环环相扣,对黄灯时间设置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练而精彩的展示。
来自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研究所的叶盛老师带来的讲授是《环境水文学》课程的《蒸发蒸腾作用》。叶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条理清晰的PPT,把蒸发蒸腾作用的含义;潜在蒸发和实际蒸发;植被和裸土的蒸发作用;植被的蒸腾作用:气孔;蒸腾作用的影响因子: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介绍得深入浅出。叶老师讲课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犹如春雨渗入听众心田,润物细无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来自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的国振老师带来的讲授是《基础工程》课程的《桩和桩基》。国老师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如,“与天比高,挑战极限”、“铁轨上的诗与远方”、“仰望星空,聆听宇宙”、“一眼千里,一眼万年”、“国之重器:浙大超重力CHIEF”让大家听到了无比精彩的基础工程。用案例引出后,国老师又仔细介绍了三概念和五分类。国老师整个课堂教学信息量大,过渡自然,组织严密,搭配合理,有条不紊。讲解、分析、论证时,思路清晰。
来自结构工程研究所的夏晋老师带来的讲授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的《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过程》。夏老师用精彩的讲授阐述了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过程的基本知识和概念,PPT制作精美,笑容亲切,与学生的互动充分,教学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循循善诱,娓娓道来。
来自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的刘翠老师带来的讲授是《建筑设计(甲)Ⅳ》课程的《剖面设计》,刘翠老师讲到,距今2500年前,老子,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是说: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中间挖空的地方,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中间空心的部分,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提供了条件,“无”发挥了作用。这段话点出了建筑的本质,那就是“空间”。建筑之所以能为人所用,就是因为它的空间。所以建筑设计,包括剖面设计,就是对空间进行设计,创造出为人所用的空间。那怎么设计空间呢?刘老师用丰富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解说,带听众进入一个精彩纷呈的设计王国。
同样来自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的裘知老师带来的讲授是《专题化设计》课程的《养老社区建筑设计方法引论——如何通过建筑设计为老年人提供宜居养老环境》。裘老师把对设计的热情、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融于讲课中,充满着设计者对人的高度尊重。讲得扣人心弦、撼人心灵,使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又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有心理学上的,有医学上的,有社会学上的。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使老年住宅“事业化”转变为“产业化”,在设计理念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人性化设计和开发,并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做好老年人住宅的外沿建设。
比赛现场,参赛老师各显风采,课堂设计精巧别致,课件制作实用精美,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他们熟练地运用各项教学技能,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集于一体,展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学技能大赛。
评委老师对照评分细则,公平公正的为每一个选手打分。听课教师认真思索,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时不时被参赛老师精彩的授课而感染鼓掌。
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参赛教师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各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赛一直持续到傍晚六点钟,最终,国振、夏晋老师荣获一等奖,刘翠、裘知老师荣获二等奖,洪义、祁宏生和叶盛老师荣获三等奖,张可佳老师荣获优胜奖。
学院青教赛之后,为迎接今年的全校青教赛决赛,2020年11月20日下午举办了校青教赛参赛选手的试讲活动。形式为课堂教学演示,采取教学演示的方式,由参赛教师在规定的 15分钟内,进行展示。之后专家点评。
2020年11月20日下午,参加全校青教赛决赛的8位选手在安中大楼B226进行了试讲。由于今年学校青教赛的比赛形式为:参赛教师从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提供2个15分钟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并在比赛当天由专家组随机抽取其中1个教学单元在给定的15分钟内进行展示,因此,选手们在本次试讲活动中,讲课内容不同于11月12日学院决赛的内容,以此可获得全方位的演练。学院新入职的百人计划研究员均以极高的热情观摩了比赛。
建工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秉承“引进先进教学理念、营造特色教学文化、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工作宗旨,以“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己任,以实施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着力夯实常规管理,坚持求新务实作风,强化指导服务职能,促进我院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为建工学院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做出应有贡献。
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可对我院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起到推动作用,为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使其成为教学科研骨干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次比赛是是对我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一次检验,评委们独到的点评和建议,为今后学院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管理、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进一步开展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
建工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学院工会也将进一步开展系列活动,“教学相长”,为学院深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祝建工学院各位参赛老师在浙江大学2020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建工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建工学院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