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动态

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发展战略专家咨询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吴盈颖发布时间:2021-07-14浏览次数:2389

技术变革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升级,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交通需求提供有力保障。伴随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出台,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成为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抓手。202179-10日,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主办,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智能交通研究所、浙江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承办,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协办的智慧交通科技前沿学术报告会、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发展战略专家咨询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安中大楼举行。

202179日下午,智慧交通科技前沿学术报告会在安中大楼安中报告厅顺利召开。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智能交通研究所所长王殿海教授主持会议,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峥嵘致辞。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国家智能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关积珍,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党委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王建强教授,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吴建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鲁光泉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马林等专家出席报告会,来自浙江大学及相关企业的200余位代表参会,共同探讨“交通强国”战略下智慧交通发展战略与前沿技术。

浙江大学智慧交通科技前沿学术报告会





刘峥嵘书记致辞

王殿海教授主持

关积珍理事长:智能交通创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关积珍理事长作《智能交通创新发展动态与趋势》主题报告。他指出,“当前我国交通处于新一代智能交通体系阶段,经历了培育、起步、基础、创新、转型、提升等多个发展阶段。”他认为,新技术有助于推动ITS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等认知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深度运用带来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升级再造。就智能出行而言,随着“出行+服务”成为利润的增长点,共享出行、智能出行将成为智能出行的重要方式,未来交通也将会是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体验。就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而言,未来的智能交通将会呈现出交通智能化、交通智能化+运载工具智能化、交通与城市融合等特征,并实现从单一交通体系转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单一目标转向多元目标、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的步伐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理念的转变。就智能交通的发展热点而言,为构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我们需要研究包括交通信息化、载运工具与基础设施智能化在内的一系列相关内容。建设交通强国任重而道远,掌握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知识是建设智能交通的重要基础,为加快智能交通建设拐点的到来,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智能交通的创新实验。

 

 王建强教授:迈向完全自动驾驶的技术挑战与发展路径

清华大学王建强教授作《迈向完全自动驾驶的技术挑战与发展路径》主题报告。“当前,智能汽车发展呈现出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的特点,这种汽车的新四化特征为打造智能、安全的出行生活奠定了重要基础。”具体而言,电动化、智能化会带来底盘构型变化,表现为分布式的电驱动,能量回收更低碳、更绿色,车辆平台支撑的场景更全面。而共享化、网联化密切了车-车、车-路、车-云之间的关系,达到了广域感知与深度认知。由此,王教授进一步强调人-车耦合、车-路耦合、人-路耦合既是智能驾驶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又是推动实现车-系耦合终极目标的重要途径。智能驾驶系统服务四项事物,即服务于人、服务于车、服务于路、服务于管理者。为明确判断智能驾驶系统是否成功运用,王教授提出了智能测评系统,并借助智能车辆融合感知子系统、智能车辆态势认知子系统、智能汽车自主决策子系统、智能汽车协同控制子系统、智能汽车精准执行子系统共五个子系统,探讨了智能汽车发展中的综合认知关键科学问题。

他提出,为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我们需要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发挥理念。同时,我们也需要,借助“自主学习+先验知识”的混合开发模式以及“统一输入”的态势感知模型,实现人车路的统一,迈向高等级的自动驾驶。

 吴建军教授:智慧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吴建军教授作《智慧地铁运营管理中的几个问题》主题报告。“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市群建设”的战略布局为我国城市轨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轨道交通具有大容量、绿色、针对、快捷等优点,其在解决城际和大城市拥堵、交通污染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吴教授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发挥速度快、面临问题多、数据应用少、系统集成难等突出性特征。为实现智能化发展,我们需要借助MIS,从内部实现客流-车流耦合,从外部达到道路-地铁-公交的智慧联动。具体到地铁运营规划,为更好的做到“智慧”,我们需要进行智慧客流分析、资源配置与系统优化、决策平台开发,并保证三者之间的均衡发展。其中,智慧客流行为分析数据是资源配置的前提、是实现智慧的基础,因此行人运动轨迹数据收集处理至关重要。

为进一步形象展示智慧地铁的实践逻辑,吴教授以北京地铁为例,结合全日-多时段-多目标时刻表优化途径,针对性地提出了首班车、末班车线网列车衔接优化方法,以此展示了优化后的运行图在地铁系统各个时段中的资源优化配置。

总而言之,模型测算、精准估计;方针推演、预测预报;系统分析、辅助决策是智慧地铁乃至智慧交通的重中之重。

鲁光泉教授:基于风险动态平衡的车辆运动行为建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鲁光泉教授作《基于风险动态平衡的车辆运动行为建模》主题报告。“车辆的运动是人的决策结果,人的决策是在风险条件下所产生的。交通运输是宏观层面的表现,它是微观的车辆运动的结果。而以微观理论剖析交通运输的宏观现象是研究的着眼点所在。”他认为,风险动态平衡理论是指人在整个行为过程中,承受固定大小的风险,人感受到的风险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就实际的车辆运动而言,驾驶员是基于固定的主观风险,而不是固定的客观风险来调整操作。为更加精准地了解驾驶人的决策因素和博弈结果,鲁教授面向跟驰场景进行了主观风险量化,设置了碰撞时间、车头时距、安全裕度等量化指标,进而构建了以风险动态平衡为基础的DSM量化模型和基于场论的风险场模型。此外,鲁教授通过实车测试等方式验证出DSM能够建模不同驾驶风格的跟驰行为,通过构建单因素的风险场函数得出相对距离越近风险越大、黄灯剩余时间越短通过车辆数越少等相关结论。

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基于风险量化的跟驰与换道模型,拟合驾驶人的实际驾驶轨迹。但是驾驶人的实际开车场景千奇百怪,比如人在实际决策时,其换道的行为可测而换道的意图不可测,因此深层次模拟复杂的决策行为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最后,王殿海教授对本次智慧交通科技前沿学术报告会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智慧交通科技前沿学术报告会以解决智慧交通关键技术中的体系化、标准化和系统化问题为目标,构建智慧交通技术的框架体系与产业化路径,目标为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化水平、改善交通安全状况、提升居民出行效率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他还希望能通过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凝聚各方优势,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发团队,引领我省乃至全国的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服务于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

2021710日(星期六)上午,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专家咨询会在安中大楼B334会议室召开。会议的第一阶段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罗尧治教授主持,浙江大学科研院蒋啸部长、浙大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朱斌教授、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徐震辉分别致辞。浙大科研院、浙大建工学院、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领导共同为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揭牌,并颁发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任证书。随后,王殿海教授和杨永耀教授分别汇报了“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研发方向及组织架构介绍”和“智慧交通——中控的研发和实践”。

会议的第二阶段为学术委员会专家咨询会,由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王炜教授主持。中心聘请东南大学土建交通学部主任王炜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聘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马林、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昌将、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强教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东波、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主任孙剑教授、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关积珍、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建军教授、阿里云城市大脑首席科学家张磊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鲁光泉教授、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海航等十位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与会专家、领导各自进行了提问并发表了有建设性的咨询意见、建议。会议的最后由刘峥嵘书记进行总结发言。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系系主任段元锋教授、副系主任陈喜群教授、交通工程研究所所长徐荣桥教授,以及智能交通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ZJUI国际联合学院、建工学院科研科等相关老师参加了会议。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发展战略专家咨询会圆满完成!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