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9日晚上,第157期“建工有约”学生主题沙龙在建工之家如约举行。作为2021学年的第一次“建工有约”,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建筑学系副系主任王卡老师以及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教授吴珂老师,来为我们提供有关建筑与土木方面的经验分享以及相关的建议指引。
首先,吴珂老师系统性地向我们介绍了土木工程。他告诉我们,土木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科之一。从古代纯人力的修造到14世纪近代土木“经验+理论”、“人工+科技”的划时代发展,再到20世纪现代土木趋向功能化、材料新型化、数字化,土木工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已然成为了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土木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呢?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四个‘深’:深海、深地、深空、深难。”吴老师从言简意赅的四个“深”入手,为我们全方位地阐述了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就业前景,让我们对土木有了更系统、更透彻的了解。
“新生在入学时,应该要对自己的专业多一点好奇心和包容度。”紧接着,吴老师又结合自己的经验,为在场的大一新生提出了一些建议。“不要过早的用兴趣来左右自己。一个人不会对自己擅长的事失去兴趣。”吴老师提醒我们:“做擅长的事才容易产生兴趣,而不是兴趣促使人学会技能。”大一的专业选择并非真的立即“选择”,而是允许我们在大范围内先接触与尝试,广泛地尝试了解,再去寻找自己更擅长的学科。
接下来,王卡老师以“从建筑设计到建筑思维”为主题,从一名建筑学教授的角度与我们分享了建筑学教学中的重点与目标。在一开始,王老师就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工程是什么?”从而引出了我们对于“思维”,也就是科学理性分析的思考与探讨。“在学习建筑的时候,‘悟’固然很重要,但理论教学更加重要。”王老师认为,具有建筑、理工思维才是能做好建筑设计的基础。
“要通过一系列设置严谨、目的明确的练习来培养学生对空间形式最基本的操作和观察能力,这个里面最重要的其实操作和观察的理解。”王老师认为,虽然设计课程都在强调制作,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的这个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事实上。这是一种全人培养,是要把基本功把这个对空间的理解,对这个形式构成的这些游戏,把这个传承工匠精神的制作全部要合在一起来做这样的一个教学,而这种教学其实指向的是一种思维。”同学们听完王卡老师的分享都受益匪浅。
最后,本次“建工有约” 活动以建工学生会发联部赠送莅临老师们纪念品,并与所有同学进行合影而圆满结束。
微语录:
“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发展而一同成长的学科。”
“承继抽象理性思维,引入现实设计问题。”
文稿:韩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