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境深造经验分享】张依婷(本科生):哈佛大学

发布者:郭鹏越发布时间:2022-10-10浏览次数:66

留学规划与准备

 姓名:张依婷   专业:2022届建筑学本科生 

 毕业去向:哈佛大学城市设计硕士 

 联系方式:3170102087@zju.edu.cn

1   留学初心与个人背景

所谓艺术家的生活,似乎从小就成为我心目中真正有为者的生活范式,超越性的、精神性的东西是我的锚固之点。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则是由经历出发、缓慢生长的:经过支教、美国与港澳访学,我看到更大的世界,也想面向这更大的世界。这二者交织在一起,不断塑造着我。由此,我对自己从事建筑的未来愿景似乎是一贯的:一是在崇高性被解构的当下,寻回精神的归依之所;二是面向社会,借由建筑与城市空间切实地解决问题。一直以来,这两个愿景有其冲突之处,但我亦努力探索着结合的维度。

我主申美国,经过实习,比较明确自己仍是想做较大尺度建筑项目的实践建筑师。如前所述,我对创造美与内省的空间形式仍有热望,又希望能够将建筑作为一种空间策略,去观照当下社会,综合建筑与城市的视角。所以在选择项目时,我主要的考虑是可以先申建筑项目,日后可以再更多涉猎城市,只有哈佛GSD的第一志愿是城市设计。这是因为这个项目在建筑与规划之间的特殊定位、包容与多元的学习方向,可以说最符合我想塑造自我的方向。同时,我也正处在想要先跳出建筑本体问题、同社会问题更紧密地连接的阶段。申上这个项目,希望能够担负起这份幸运。

 

2           时间规划与多方准备

设计专业申请国外高校,是以作品集说话的。因此,许多背景与硬件条件并没有那么重要。在我了解多方信息后,基本确定留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准备,以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先进行拓展,然后才是做作品集的规范性操作。申请季免不了兵荒马乱,我的时间线大致如下:

2020年:作品集中最早的课题可以追溯到2020年。在大三暑假初做了一个重构艺术馆课题,7-8月另参加了一个工作坊。大四上学期由于学校课程设置的问题,几乎没有设计上的进步,直到寒假参加一个竞赛营算是有些成果。所以在正式开始准备作品集之前还是有几个项目在手的。

20213-5月:3月开始新做第一个项目,因为学校有在忙的事,同时也有自己选择不当的问题,所以拖拖拉拉把3-5月的黄金时间几乎都浪费了,也没能考出托福。

20215-8月:赴北京实习,经历过同时加班和做作品集的双重折磨,且在一张剖面上卡了两个多月。这段时期佛系崩溃,调回状态已是9月初。

20219-12月:9月回校后极其高效地把第一个项目基本收尾,这可能也是我申请季做集子状态最好的一段时间,仅持续两周。之后作品集进度算是稳定下来,但也麻木了起来,11月起时看着各种好的作品感到自己无力回天,托福也拖到11月末才考出差强人意的分数。事实证明计划赶不上变化,拖延难以克服,后期的整体心态就是已想好每一条面对失望的去路,唯一支撑着的是无论如何都要完成下去的念头。

 

3   作品思路与经验总结

我最终为我作品集拟的主题是“duality”(两面性),依照政治上的粘合、时间上的平行、阶级上的并置、物种上的共存四个角度展开串联了集子的主要项目。我做的虽然基本都是建筑项目,但关注点在于它们如何作为空间策略来回应社会问题。写作文书时,我亦串联了我的真实体验与反思,如何从过往经历中获得了建筑观的更新,我想这是重要的。我的图面表达不算精致,也没有用多少复杂的背景、概念、机制,整体比较野生、直接。或许挖掘出每个项目的特色并有逻辑地呈现,比一贯常见的风格、附加的阐释和装饰来得要好些。

我的第一个项目是为作品集新做的课题,是耶路撒冷边界三角地的供水站,面向两种人群,建筑作为人与物的双重载体。第二个项目是漫画主题的摩天楼,改自竞赛的小组合作项目。所谓时间上的平行,则是游览者与创作者这原本并不交汇的两端在同一个建筑中交汇。第三个项目是重构艺术馆设计,改自大三暑假做的课题。从博物馆类型学与现代艺术家的研究出发,以上下两层空间的并置,在概念上实现一种对现实阶层状态的反映。第四个项目是动物收容所设计,改自合作课设。流浪猫狗对应上下体块,产生相似但不同的空间,在叠合中和谐共生。

在申请的过程中,我经历过许多崩溃艰难的时刻,但最终都咬咬牙挺了下去。我相信许多人会有完美主义,尤其做设计常会希望竭尽自己的创意与能力到最后一刻。但是,其实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结果好坏都未可知,也不是决定性的,设计必然让人持续受挫,对我来说,应摆正心态、明确方向,以平常心完成下去。

如果可以,能够早日考出托福与进行实习自然是更好的。但是不需要无觉知地内卷,不论在课内还是课外。如王澍所言,在成为一个建筑师之前,首先是个文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知道什么、如何立身于世,这些是更根本的问题,不应被任何专业教育所剥夺。因此,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忠实于自己的想法,为己之学,即为真实地提升自我而学习,不必太在意表面的努力与成果。我将继续寻找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于漫途中不断求索。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