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动态

激活——不被定义的建筑人

发布者:吴盈颖发布时间:2022-12-22浏览次数:0

   “不被定义的建筑人”——他们从浙大建筑学系这个共同的原点出发,沿着各自璀璨而梦幻的时空通道前行。不被定义,既是他们的运动姿态、审美习惯,更是他们的内在秩序、价值谱系……

   本系列特刊,分享浙大建筑学系新老校友的求学时光、事业轨迹、人生感悟,记录浙大建筑学专业基于“全面养成”理念培养的人、成就的事。“不被定义的建筑人”第1期,为大家介绍的是建筑学2019级吕剑。

  +

+

吕   创

2019级建筑学


+

+

获奖经历


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

浙江大学至美公益加速奖奖学金

浙江大学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

浙江省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银奖

第三届长三角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一等奖

第一届“中电海康杯”硬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

+

+

曾任职务


浙江大学建工学生会干事

建筑1902班长

浙江大学D3社团部长

浙江大学建筑学会副部长

浙江大学智能工厂创新俱乐部干事

浙江大学财商俱乐部干事

未来企业家俱乐部会员

浙江大学求是强鹰20期学员

晨兴文化中国人才培养计划14期学员

+

+

实践经历


杭州临平晴彩巴厘社区改造

安永战略咨询实习

Topping Capital风险投资实习

七彩集团未来社区运营实习

Cloud Drop奇翼包裹物流科技创业

+ + + + + + + + + + + 

建筑系,吕创是一名思维开阔、创意迭出的设计师。走出专教,他变身为行色匆匆的宣讲者、研发者、管理者、外联者、领导者、创业者。角色的切换,在他身上是如此的自如和从容。他和他的团队,已连续斩获浙江省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金/银奖、第三届长三角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一等奖、第一届“中电海康杯”硬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浙江大学至美公益加速奖。以法人身份注册的公司,投入建筑智能设备的创业研发,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

“我现在很庆幸当初的决定,选择了浙大,选择了建筑学,选择了这样一个开放、多元的平台,选择了这样一个包容、综合的专业,让我在不断的试错与尝试中,逐渐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如果说建筑设计是一个激活空间的过程,那么进入建筑学专业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激活个人的过程…… ”

+ + + + + 





+ + + + + + + + + + + 

在综合性大学中,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正在被不断强化。通识教育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的学科壁垒,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建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由于专业特性的限制,通识教育发挥的作用仍十分有限。而作为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建筑学专业天然地具备打通多领域知识结构的“全人教育”特性。建筑学专业需要处理建筑与社会、人文、历史、技术、经济、美学等等之间的关系。它以一种开放多元的知识结构,通专结合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跨学科能力与领导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贯穿五年的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创新性设计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比如三年级阶段的“约束性设计”课题,通过对外部约束条件的回应,训练学生在限定状态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系统性设计”课题,强调系统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培养学生面对复杂对象提出整体性解决策略的能力;“开放性设计”课题以事件为线索,以社会性、思想性为内核,通过观念思辨和概念抽象,训练学生以创新视角回应现实挑战的能力;“探究性设计”课题则通过问题研究、项目策划、系统设计、概念竞标、团队合作等操作环节,训练学生的评估决策能力、综合协同能力、实战对接能力。

吕创面对的“约束性设计”课题是玉泉校区结构实验室的“再建筑”功能改造。他将这个大跨结构改造为一个学生中心,并利用顶部的屋架空间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图书室。屋架不但没有成为空间的障碍,反而转化为与图书陈列相关联的有机载体,体现出将“无奈”转化为“故意”的设计巧思。他们的“开放性设计”课题是利用单元式“多米诺”体系实现无限应用场景的多样性设计探索。他将设计置入自然的环境背景,通过树状结构及动态可变系统形成一种全新的人际交互空间模式。这种克服约束解决问题、突破极限重置秩序的设计性思维,也延展到建筑之外的其它领域,成为引领创新创业实践的独特优势。

+ + + + + 

+ + + + + + + + + + + 

Cloud   Drop奇翼包裹智能运输系统,是吕创和团队研发的用于解决疫情背景下快递外卖运输到户问题的智能设备。“创业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我觉得建筑设计课程基于开放性、约束性、系统性、探究性等策略的设计思维训练,培养了一种能够综合平衡各种因素,以及在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寻找对策、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觉得这对于创业或者是应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而言是很有帮助的”,吕创表示。他们从提出一个想法开始,到组建创始团队,完成产品demo制作、商业策划,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也在过程中获得多项大奖。

+ + + + +


+ + + + + + + + + + + 

“建筑教育对我影响很大的一点就是知行合一,我们每一个阶段的认识都会在那个阶段的设计实践中找到验证的机会,这种验证式的训练让我更好的应对现实的问题,找到设计师介入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机会。”

吕创作为联合发起人推动名为“建新筑梦”的社区改造活动,将建筑学实践教育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创造新型的社区公益服务生态;作为联合创始人发起D3社团,促成建筑数字化技术的跨界合作和跨校交流;作为团队负责人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以“空间-产业”一体化设计为公共空间赋能。这些实践成果最终获得了浙江大学至美公益奖学金、第三届长三角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一等奖等佳绩。

+ + + + +


+ + + + + + + + + + + 

作为多学科汇聚交互平台,浙大的建筑学教育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不同的学科与行业方向。除了设计院、地产等对口的就业方向之外,也有历届学生在互联网、计算机、金融等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吕创在认真完成建筑设计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学习了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音乐、舞蹈等学科,尝试了战略咨询、风险投资、社区运营等实习。

“战略咨询某种程度上和建筑设计一样,是在提供一个解决方案,风险投资则是在实现一种资源配置。设计思维的训练本质上讲是一种“整合”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让我能胜任战略咨询中对于复杂情况的整体把握,以及风险投资中对创新价值的综合判断。这反过来也启发我跳出专业学习的技能化束缚,更多的去思考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以一种更全局的眼光重新审视建筑与外部社会背景之间的动态关系。我觉得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建筑的学习也不应局限在建筑。”

虽然经历了众多学科领域的尝试,吕创发现,各种非建筑的经验,都可以成为建构自身观念体系大厦的砖石,所有的探索,总能不同程度地回归到建筑学的主线。

“你的设计成果就如同雕塑一样,将你某一个时期的意识形态凝固下来,当你回顾之前各个阶段的成果时,你能体会到你自己认知水平、观念、能力的变化。这有助于你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更好地明确自己的方向。”

选择喜欢的路,像自由的风一样起舞。这就是吕创——不停地激活自己,以不被定义的姿态。

而未来,恰恰在这样的不确定中渐渐显现轮廓……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