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安中讲坛第八十四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汉龙学术报告

发布者:李嘉宁发布时间:2024-06-17浏览次数:610

报告题目:生物建造体系与展望

时间: 2024623日上午9:30

地点:建筑工程学院安中大楼报告厅

报告人:刘汉龙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内容摘要: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建设了无数用于生存的栖息地。从远古时代用来遮风挡雨的简易建筑物,到如今的大厦林立、高铁纵横,土木工程建造技术经历了多个时代的更迭。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传统工程建造中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及废弃材料难降解的问题阻碍了双碳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工程建造技术的进步,土木工程建造技术转型迫在眉睫。基于土木工程建造技术发展现状和技术转型需求,提出生物建造的概念,并阐述了生物建造的内涵,构建了生物建造体系,围绕微生物建造、植物建造、动物建造和仿生建造 4 个类别,从生物建造理论、技术、材料、装备、检验检测和工程案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生物建造的发展前景。


主讲人介绍:

    刘汉龙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国 际 土 力 学 与 岩 土 工 程 学 会 TC303 分 会 主 席 ,《Biogeotechnics》和《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主编。长期从事软弱地基加固与桩基工程、环境岩土力学与防灾减灾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及吹填造陆(岛)等重大工程地基处理等关键领域取得原创性成果。获国家与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16 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创新奖、十四届光华工程科学技术奖、茅以升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大奖和国际 IACMAG 协会德赛岩土大奖、重庆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国家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等荣誉,2023年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2018-2023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