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由浙江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质屏障中核素迁移超重力实验技术及处置库长期安全评价方法”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杭州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团队由浙江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浙大城市学院共5家单位组成。
项目专家组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叶国安院士、南昌大学周创兵院士、浙江大学陈云敏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李立毅教授(项目责任专家)、东华理工大学孙占学教授、法国里尔大学邵建富教授、同济大学叶为民教授、武汉大学陈益峰教授和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潘蓉研究员组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张峰处长、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前沿基础部胡振华部长、陆丹旸项目主管、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边学成副院长,项目负责人詹良通教授、课题负责人、骨干成员等4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项目启动会和实施方案论证会分别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边学成副院长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叶国安院士主持。
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参会人员合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张峰处长代表项目管理单位致辞,提出本项目的成功立项对于国家高放废物安全处置的重要性,要求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项目指标、加强项目组织管理与经费使用管理。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前沿基础部胡振华部长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辞,从学科特色、科学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并表示将配合做好项目的组织工作,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项目负责人詹良通教授对项目的立项背景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任务分解、创新点与考核指标、研究团队和工作基础,以及进度安排与风险分析等做了详细介绍。随后,浙大城市学院胡英涛副教授、浙江大学徐文杰教授、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刘健正高级工程师分别围绕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汇报。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项目实施方案,认为本项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可显著提升我国高放废物末端处置水平,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的核能利用工业的发展,选题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经专家组讨论形成评估意见,认为项目及各课题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明确,研究内容设置合理;实施方案技术路线清晰,难点解决方案可行,有望在地质屏障中核素长历时迁移超重力实验技术研究及示范性应用方面取得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组织方式和内部管理制度健全,研究任务分工明确。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实施方案论证。
项目围绕“地质屏障中核素长历时迁移机理及超重力模型试验相似性”关键科学问题,拟突破含裂隙地质屏障模型梯度应力场及水力场控制技术、原型地质屏障万年-千米时空序列模块化超重力试验方法以及基于多源数据的裂隙网络建模及核素优势迁移途径的推演技术,实现建立基于千年时间尺度超重力试验验证的地质屏障长期安全评价方法总体目标,破解国际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科学难题——地质屏障中核素长历时迁移过程的试验验证,显著提升处置库长期安全评价的可靠性和效率,促进超重力试验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其在深地工程与环境领域的应用。此次会议的举行标志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质屏障中核素迁移超重力实验技术及处置库长期安全评价方法”的正式启动,为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高武,徐文杰
图:乔勇
排版:薛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