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16日在美国密苏里州举办的2025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ASCE)建筑学会(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AEI)年会上,浙江大学肖岩教授团队主持设计和加工建造的“宁海竹楼”项目斩获2025年度最具创新项目奖(Most Innovative Project),并一举揽获结构体系设计卓越奖(Structural Systems Design)、建筑集成(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tegration)、可持续及全寿命优秀奖(Sustainability and Life Cycle)等重要奖项。
在ASCE-AEI年会上,建工学院2020级博士生吴瑞嘉代表浙江大学(宁海)生物质材料与碳中和建设联合研究中心团队,向来自全球各地的建筑领域权威专家和专业人士,深入介绍了国际首座工程竹结构多高层建筑“宁海竹楼”项目。她凭借清晰的逻辑阐述、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对项目的深刻理解,赢得了现场的高度认可与阵阵掌声,并作为团队代表荣耀领奖,为浙江大学争得了国际声誉。
“宁海竹楼”项目之所以能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得益于其在多个维度的显著创新与卓越实践。在创新结构体系方面,项目开创性地选用现代工程竹材作为主体建筑材料,巧妙融合团队研发的轻型竹木剪力墙,钢-竹组合构件和正交胶合竹木板(Cross Laminated Bamboo and Timber, CLBT)技术,以及就地取材的再生混凝土及砖石等成功实现了高层竹结构创新设计和建造。这一结构体系在抗震、抗风性能以及耐久性测试中均表现卓越,为可持续建筑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技术路径。宁海竹楼共7层包括6层标准层和阁楼,总高度为20.3米,总建筑面积约800平米。是目前最高的工程竹结构建筑。
从可持续与低碳视角来看,竹子作为一种生长迅速的可再生资源,其碳足迹远低于传统的混凝土和钢材,高度契合全球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通过严谨的项目全生命周期评估(LCA)数据显示,宁海竹楼在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相较传统建筑降低30%以上,尤其在建筑材料生产阶段有效减排80%以上,为绿色建筑领域打造了一个典范。
在数字化与工业化建造层面,项目团队充分运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孪生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优化,并结合预制装配式施工工艺,大幅提升了建造效率。此外,模块化设计理念的应用,使得建筑在未来能够便捷地进行拆解与重组,灵活适应各种改造需求,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的建筑工程学会(AEI)强调建筑学与其他专业的融合以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ASCE—AEI设置的年度最具创新项目奖作为国际建筑工程领域的权威奖项之一,每年仅授予一项一亿美元以内造价的项目。宁海竹楼项目获此殊荣,标志着浙江大学为全球可持续建筑发展贡献了具有示范意义的中国方案。此次获奖是中国高校在该奖项上的重要突破,体现了肖岩教授带领的浙江大学团队在现代竹结构研究方面的持续探索与阶段性成果,为低碳城市建设和乡村绿色建筑推广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注入了新的思路与动力。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简称ASCE)成立于1852年,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权威的土木工程专业组织之一,由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程师、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组成,会员总数超16万人,其使命是引领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实现工程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和谐共存。据悉,ASCE也是全球最大的土木工程学术出版机构,主办的41种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如《结构工程学报》(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建筑工程学报》(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等。我国的工程项目上次获得ASCE AEI大奖是2023年的深圳农业银行大厦,授予了国际著名设计公司SOM。
(浙江大学宁海生物质材料与碳中和联合研究中心)
宁海竹楼
ASCE AEI大奖及三项优质奖(结构体系设计,建筑集成,可持续及全寿命)
2025 ACSE AEI颁奖环节
2025年4月“高层竹结构技术”获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