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 李伟国 |
职称职务: | 副教授 | |
联系电话: | 0571-85581112 | |
电子邮箱: | Weiguo15@zju.edu.cn | |
个人主页: | | |
个人简介: | ||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82年9月~1986年7月,杭州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城市规划)专业,理学; 1986年8月~1993年6月,杭州大学区域与城市科学系,助教、讲師、教研室主任; 1993年6月~2000年9月,日本福井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助手;地域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2000年12月~现在,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浙江省建设厅建设厅村镇处副处长。 工作(研究)领域: 主要工作(研究)领域: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城市交通、城市环境 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1. 临安市市区公交路线调整规划,2006 2. 临海市城镇体系规划,2006 3. 义乌市土地利用规划,2006 4. 余杭区塘栖镇村庄规划,2005 5. 余杭区余杭镇村庄规划,2005 6. 临海市涌泉镇城镇总体规划,2005 7. 上虞市道墟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 8. 上虞市小越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 9. 临海市上盘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 10. 金华市区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规划研究,2004 11. 临安市藻溪镇城镇总体规划,2003 12. 温岭城市人口与用地发展研究,2003 13. 义乌市人口发展与就业机制研究,2002 14. 富阳市受降镇空间发展规划,2002; 15. 地方都市规制区域的城市开发动向及制御方策,2001 16. 福井县电力资源和地域共生策略的调查分析,2000 17. 电力供给设施对周边地域的影响分析,2000 18. 高龄者的交通事故和潜在事故特征及其减少方略的研究,2000 19. 福井市共同巴士的试运行状况及其评价,2000 20. 敦贺市共同巴士的运行状况调查,1999 21. 福井都市圈南部交通体系展望,1999 22. 中部纵贯自动车道(I.C周边)建设构想,1999 23. 冠山岭道路研究,1999 24. 浙江省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研究,1998 25. 大野市干线沿道土地利用构想,1998 26. JING江市停车场整备计划,1998 27. 福井港活性化调查,1998 28. 坡地都市建设构想,1998 29. 降积雪地区福井的共同协作的地域建设,1998 30. 福井县雪寒对策基本计划,1997 31. 地区版道路建设方针,1997 32. 三方町田园地域综合整备计划,1997 33. 与高龄者相对应的城市中心建设研究,1997 34. 杭州城市人居环境调查,1997 35. 金华市农村协同发展规划,1993 36. 绍兴杨讯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1993 37. 玉环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1993 38. 三门海游镇城市总体规划,1993 39. 临海市老城改建规划,1993 论文或著作: 1. 《崛起中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参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2. 《福井公共交通史》,参编,地域环境研究所(财),2000年10月 3. 《城市建设经济学概论》,参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 4. 生态旅游的发展条件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模式研究,《生态经济》,2006年5月 5. 小城镇山水化空间结构发展研究---以绍兴小越镇为例,《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4月 6. 居民对小城市居住区环境的评价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1)(EI收录) 7. 杭州环境政策的发展与市民意识,《科学学研究》,2005年12月 8.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规划体系与“两规”的协调,《经济地理论文集》,2005年12月 9. 大城市近郊型城镇规划方法的思考----以杭州市近郊城镇—受降镇为例,《规划师》,2005年9月 10. 城市与市民关系的变化及城市规划的变革,《城市规划》,2005年第07期 11. 建立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价,《城乡建设》,2005年5月 12. 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价体系初探,《住宅科技》,2005年(3) 13. 建设项目的分布与城市空间的演化----以温岭市区为例,《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1)(EI收录) 14. 近邻型风景旅游集镇规划的若干问题剖析,《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1月 15. 对临安河桥镇防洪的思考,《规划师》,2004年6月 16. 中小城市居住区环境怎么样----浙江省温岭市居住区环境调查分析,《城乡建设》,2003年6月 17. 暂住人口对城市环境的评价分析----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经济地理》,2003年5月 18. A Study on Tre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ategorization of Tour Cities in China,《都市计画》,2002年4月(日文) 19. 城市环境政策发展比较研究,《经济地理》,2001年7月 20. A study on urban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its Effect Factors in the Urbanization Control Area of Local City,《都市计画论文集》,2000年11月(日文) 21. Execution Proces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rial Community Bus Scheme in Fukui City,《都市计画论文集》,2000年11月(日文) 22.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ed driver’s traffic accident based on latent accident,《土木计划学论文集》,2000年11月(日文) 23. An analysis on the evaluation of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settlement persistence intension in Echizen Coast fishery villages,《环境情报科学论文集》,2000年11月(日文) 24. A Study on the Road Improvement Issues at Prefectural Border Hilled Rural Area considering Natural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环境情报科学论文集》,1999年11月(日文) 25.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Electric Power Plants on Regional Activities,《日本海地域的自然与環境》,1999年10月(日文) 26. 电力供给设施的选址带来的地域波及效果的实证研究,《福井大学地域共同研究中心年报》,1999年9月(日文) 27. Urb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Citizens’ Awareness In Hangzhou City,《福井大学工学部研究报告》,1999年3月 28. A study on urba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issues of HangZhou City on coastal area of China,《都市计画论文集》,1998年11月(日文) 29.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of China,《环境system研究》,1998年10月 3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itizens’ Awareness and Policy Related to Urban Environment between Hangzhou City in China and Ordinance-designated Cities in Japan,《环境情报科学论文集》,1998年11月(日文) 31. 休闲活动时的设施魅力度和路线选择的关系,《福井大学地域共同研究中心年报》,1998年3月(日文) 32. Citizen’S Awareness Of Urban Environment In Hangzhou City,China,《环境情报科学论文集》,1997年10月(日文) 33. A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Citi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環境情報科学》,1997年9月(日文) 3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Urban Environmental Policy----A case study of HangZhou and Kitakyushu,《Proc.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HangZhou, China》,1996年11月 35. 绍兴杨讯桥乡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浙江学刊》,1993年第一期 36. 搞好乡域规划,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经济地理杂志论文集》,1992年5月 奖励、荣誉或社会兼职: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中国土地科学学会会员, 日本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日本环境情报科学学会会员, 日本土木学会环境Systems委员会《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外部编审。 教学工作: 主讲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城市规划导引》、《中外城市发展史与遗产保护》、《现代城市交通论》等,协助培养博士4名,硕士17名,有一篇硕士学位论文获省优秀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