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姓名: | 顾正华 |
职称职务: |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
联系电话: | 0571-81838151、13666681579 | |
电子邮箱: | WISE@zju.edu.cn、guzh1974@126.com | |
个人主页: | ||
个人简介: 顾正华,男,1974年11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海安人。主要从事水信息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水资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信息与系统工程、通航水力学、雨水资源化理论与技术、沿江沿海地区水能资源可持续利用等。负责和参加关于水科学与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项目26项;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8篇;申请国家专利2项;鉴定科研成果1项。 | ||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93.9—1997.7 四川大学水电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 学士 1997.9—2000.8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 硕士 2000.8—2001.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研究所 助理工程师 2001.3—2004.6 河海大学泥沙研究所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 博士 2004.9—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水利与海洋工程学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研究所 讲师、副教授 主要科研项目: 1. 早期完成的科研项目: [1] 河海大学科技创新基金:水力智能模型基本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2] 浦东新区信息化应用推进专项资金项目:浦东新区水闸智能群控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及平台建设。 [3] 上海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上海市水闸泵站自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4] 赣江南昌河段红谷大桥河工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5] 赣江(昌邑~三洲头)航道整治工程定床模型试验。 [6] 尼尔基水利枢纽溢洪道体型及消力池优化设计研究。 [7] 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全沙动床整体模型试验研究。 [8] 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整体模型试验研究。 [9] 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施工导流、截流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10]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基金项目:升船机承船厢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11] 福建水口升船机原型观测。 [12] 三峡工程临时船闸原型观测。 [13] 广西右江那吉航运枢纽升船机关键技术研究——1:20水力浮动式升船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14] 浙江省水环境容量及其技术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5] 引水工程对改善西湖水质和生态修复的作用。 [16] 钱塘江干流水质断面污染物通量测算。 2. 最近的科研项目: [1] 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沿江水网地区高效清淤排涝及群闸防洪调控技术研究”之子课题:沿江水网群闸智能调度与辅助决策技术研究,2005.9-2006.6,(项目编号:XDS2004-04),项目负责人。 [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开放流动研究基金项目:计算智能在船闸水力学中的应用研究,2005.7-2006.12,(项目编号:Yk90501),项目负责人。 [3] 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杭州市水环境数字仿真与智能决策系统研究,2005.10-2007.9,(项目编号:20051331B06),项目负责人。 [4] 浦东新区水闸综合管理关键技术预研究,浦东新区河闸管理署,2005.8-2006.6,项目负责人。 [5] 浦东环保市容局科研项目:浦东新区水闸综合管理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2006.7-2007.12,(项目编号:PHK2006014),项目负责人。 [6] 四川大渡河安谷水电站垂直升船机专题研究,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2006.11-2007.1,项目负责人。 [7]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雨水集蓄利用的水文响应机理及浙江省雨水资源开发潜力分析,2007.1-2008.12,(项目编号:Y506153),项目负责人。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河网糙率广义反演理论及计算技术的研究,2 007.1-2009.12,主要参加人,排名第二,(项目批准号:50609024)。 [9] 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重点科研项目:城市雨水生态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008.1-2009.12,(项目编号:2008C23104),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 [10] 浙江工业大学重中之重学科开放研究基金项目:计算智能在浮射流中的应用研究,2008.1-2009.12,(项目编号:20080218),项目负责人。 论文或著作: [1] 顾正华,唐洪武,李云,肖洋.水信息学与智能水力学[J].河海大学学报,2003(5)。 [2] 顾正华,唐洪武,李云.计算智能在水信息学中的应用[A].见:2003’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9月。 [3] 顾正华,唐洪武,李云.卧倒门承船厢内水面最大升降值神经网络计算模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2)。 [4] 顾正华,唐洪武,高柱,李云,肖洋. 基于神经网络的空间流场智能模拟[J].系统仿真学报,2004(7)。 [5] 顾正华,唐洪武,李云,肖洋.水流模拟智能化问题的探讨[J].水科学进展,2004(1)。(被中国水利报2005年1月8日转载) [6] 顾正华,唐洪武,李云.升船机厢内船舶最大纵向系缆力的计算模型[J].水运工程, 2002(11)。 [7] 顾正华,楼章华,高柱.初论海洋信息学与海洋信息工程[A].第十届全国海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5月。 [8] GU Zhenghua, LOU Zhanghua, LI Hongxian. Probe into Complicated Flow Field’s Intelligent Simulation Based ANN[A]. Progress in Intelligence Computation &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ce Computation (ISICA’2005).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of Press,April 2005. [9] 顾正华,徐礼强,楼章华,高柱.水环境数字实验室的构架及其实现途径[A].见:2005’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10] 顾正华.广义遗传算法及其在水流参数反演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2)。 [11] 顾正华.河网水闸智能调度辅助决策模型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5)。 [12] 顾正华,包纲鉴,宣国祥,陈锦珍.升船机承船厢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2(3)。 [13] 顾正华,唐洪武,段子彬.一种联合π定理和神经网络的试验数据挖掘模式[J].海洋工程,2006(3)。 [14] 顾正华,包纲鉴,宣国祥,等.我国升船机水力学研究进展[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5年(增刊)。 [15] LIU Guiping, GU Zhenghua, TANG Hongwu & LU Shengqi. Discussion on ANN Applying to Improving Water Quality in River Networks[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5(4B)。 [16] 蔡勇,顾正华,周纲.棉花适宜地下水埋深神经网络分析[J].江苏水利,2002(11)。 [17] 徐礼强,顾正华,楼章华,李红仙.基于GIS的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技术在水信息领域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05(10)。 [18] 刘贵平,顾正华,唐洪武,周宜林.浦东新区河网非恒定流的数值模拟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5(4B)。 [19] 周根娣,顾正华,高柱,等.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尾流场水力特性[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5)。 [20] 吕升奇,唐洪武,顾正华. 河网地区水质改善及防洪智能控制系统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年(6)。 [21] 李红仙,楼章华,顾正华,徐礼强.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影响的浅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5(4B)。 [22] 包纲鉴,陈锦珍,顾正华,朱仲尧.水坡升船机水力学原型观测成果[A]. 见: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通航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交流会《通航论文集》,1999年5月。 [23] 高柱,唐洪武,顾正华,等.鸭嘴阀射流研究现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年(增刊)。 [24] Zhu Gao, Hong-Wu Tang, Yang Xiao, Zheng-Hua Gu. Hydraulics of Tetrahedron-Like Penetrating Fram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iver Sedimentation(9th ISRS). October 18-21, 2004,Yichang, China. [25] 韩昌海,赵建钧,王溥文,顾正华.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导流明渠的消能布置[J].人民黄河,2002(1)。 [26] 樊宝康,顾正华,包纲鉴.基于模糊逻辑的水闸防洪调度决策[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7(1)。 [27] 顾正华,李荣.感潮水闸流量神经网络计算模型研究[J].海洋工程,2007(3)。 [28] 顾正华,刘贵平,唐洪武,等.感潮河网调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7(4)。 [29] 蒋中明,顾正华,等.三峡工程二期围堰运行期变形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07(4)。 [30] 唐洪武,雷燕,顾正华.河网水流智能模拟技术及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8.19(2)。 [31] 丁易峰,顾正华,陈作强.基于神经网络的船闸输水系统类型选择方法研究[J].中国水运,2008(6)。 [32] Gu Zhenghua, Dong Zhiyong.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on hydraulic parameters of ship lock based generalized genetic algorithms[A].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20-22 October,2008. 奖励、荣誉或社会兼职: 《水流智能模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被评为2005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教学工作: [1] 水信息工程/水信息学 [2] 水资源学 [3] 水资源工程软件技术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