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卫云(市政工程研究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9-07浏览次数:131


 
姓名:
邵 卫 云
职称职务:
   副教授 市政所支部书记
联系电话:
   0571 88208721
电子邮箱:
   shaowy@zju.edu.cn
个人主页:
 
个人简介: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88-1992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   本科
1992-1995     河海大学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   硕士研究生
1995-1998     浙江大学土木系水工结构与水环境研究所 助教/讲师
1998-2001     浙江大学土木系市政工程研究所 讲师
2000-2005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 在职博士研究生
2001-         浙江大学土木系市政工程研究所 副教授    
2003.01-2003.5     英国曼砌斯特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2004.5-2005.6      浙江省水利厅 水利管理总站副处
 
工作(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市政工程、城市水环境、水动力学、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等方面的研究。
 
论文或著作:
[1] Weiyun Shao. Effectiveness of water protection policy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Jiaxing.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0,408(4):690-701.(SCI & EI)
[2] Wei-yun Shao Critical rainfall intensity for safe evacuation from underground spaces with flood prevention measure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2010,11(9). (SCI)
[3] Yong-chao Zhou, Wei-yun Shao, Tu-qiao Zhang. Analysis of a rainwater harvesting system
 for domestic water supply in Zhoushan, Chin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2010. 11(5): 342-348. (SCI)
[4] 邵卫云.长距离管道引水工程对受水地水环境的影响评价——以浙北引水工程为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44(9). (EI)
[5] 邵卫云. 基于水文特性的暴雨选样方法的频率转换.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44(7). (EI)
[6] 邵卫云.长距离引水供水工程到户水价的测算探讨-以浙北引水工程为例.水利水电技术. 2009, 40(5):71-75.
[7] W.Y. Shao. Improving Stability by Misaligned Guide Vanes in Pumped Storage Plant. Volume 1:Power Generation-Conventional and Renewable. In 2009 Asia-Pacific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APPEEC2009- Proceedings. March 27- 31, 2009, Wuhan, China. (ISTP & EI)
[8] 邵卫云. 含导叶不同步装置的水泵水轮机全特性的内特性解析.水力发电学报.2007, 26(6): 116-119,131
[9] 刘金星,邵卫云. 城市区域雨水地面径流模拟方法探讨.水利学报.2006,37(2):184-188.
[10]邵卫云. 天荒坪机组突甩负荷工况蜗壳进口压力的统计特性剖析.水力发电学报.2005,24(1):79-82,78.
[11]邵卫云. 导叶不同步装置降低蜗壳进口压力的机理研究.水力发电学报.2005,24(2):40-45.
[12]J. Liu, W. Shao  and  T. Zhang.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s in Zhejiang provinc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pril 2005, Algarve, Portugal. (ISTP)
[13]邵卫云,毛根海,刘国华. 基于曲面拟合的水泵水轮机全特性曲线的新变换.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J],2004,38(3).p385-388  
[14]W.Y. Shao.Moving least square approximation in the fitting of characteristics curves of reversible pump turbine. Proceeding of WCCM VI in conjunction with APCOM’04. Beijing, 2004.
[15]邵卫云,张雄. 水泵水轮机全特性曲线的拟合 — 移动最小二乘近似.水力发电学报.2004,23(5):102-106.
[16]Weiyun Shao. Handling rejection. International Water Power & Dam Construction.2004,56(10):24-27.(EI)
[17]徐翘,邵卫云. 浅议生态化的城市排水系统.市政技术.2004,22(6):385-387.
[18]邵卫云,毛根海,刘国华.钱塘江涌潮压力的分析与研究,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2,17(5):604-610.
[19]邵卫云,毛根海,刘国华.钱塘江中结构物上涌潮压力的动态测试与分析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6(3):247-251.
[20]邵卫云,转轮叶栅参数对贯流式水轮机性能的影响,河海大学学报,1997,25(2):71-74.
[21]Zhang Tuqiao, Shao Weiyun,Numerical Analysis of Buried Pipe Characteristics,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0,1(2)
[22]Zhang Tuqiao,Shao Weiyun,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Shear Flow,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er.B),1998,10(2):8-13. (EI)
[23]邵卫云编著.《水力学与桥涵水文自学指导》.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5月.
[24]毛根海主编,毛根海,邵卫云,张燕编.应用流体力学(Applied Fluid Mechanics)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6年11月第1版。ISBN 7-04-020068-6.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5]邵卫云改编.工程流体力学(第五版,英文改编版).电子工业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系列.ISBN 7-121-03327-5. 2006年11月.
 
主持的主要纵向科研项目
[1]沿海岛屿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适用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008ZX07425-008),2008.9-2010.12
[2]地铁车站水侵过程模型试验与避灾对策研究. 2009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科研创新专项项目(2009QNA4024),2009.11-2011.10
[3]浙北引水工程嘉兴受水区的评价研究. 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科研社会发展项目(2006C23080),2006.4-2008.4
[4]城市雨洪形态与排涝系统模型研究. 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科研社会发展项目(2005C23074),2005.6-2007.6
 
奖励、荣誉或社会兼职:
[1]软土地基中管道的力学性状研究及工程应用. 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 排名第2.
[2]城市雨洪与排涝系统模型的研究. 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09年.排名第1.
[3]钱塘江流域防洪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年. 排名第6.
[4]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建设及成果辐射.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5年.排名第3.
[5]时变灰色模型及其在城镇用水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 排名第4.
[6]垂直荷载作用下管道的受力模式研究. 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排名第5.
[7]2001年:被评为00-01年度浙江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
[8]2001年:被评为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首届十佳青年教职工
[9]2002年:被评为全国力学教学优秀教师
[10]     2004年:获浙江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胜奖
[11]     2004年:获2004年度浙江大学优秀教师奖
[12]     2005年:被评为浙江大学2003-2004年度“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
[13]     浙江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理事
[14]     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 委员
 
教学工作:
(1)本科教学:《工程流体力学》(双语教学)
(2)研究生教学:《水信息学》
(3)指导研究生:平均每年1-2名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