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姓名:王伟武 |
职称职务:副教授、副所长兼支部书记 | |
联系电话:86-571-88208535(兼传真) | |
电子邮箱:weiwuwang@zju.edu.cn | |
个人主页: | |
个人简介:王伟武,浙江永康人,博士,浙江大学城市规划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兼支部书记,副教授。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期刊、国内一级、国内核心等杂志上发表近20余篇专业论文,获得实用专利一项,软件著作权2项,在申请发明专利4项,并编写了环境遥感教材1部。主要研究与项目领域为低碳城市与生态住区规划分析、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及规划、城市综合信息系统(如城市热岛缓减分析与管理系统)、高分辨率高光谱城市遥感技术、3DGIS城市高效空间建模技术、GIS与遥感等新技术方法在城市与区域分析中的应用等方面。 | |
主要学习经历: 1991.9--1995.9,原杭州大学区域与城市科学系学习,获城市规划方向学士学位(理学) 1995.9--1998.3,原杭州大学区域与城市科学系学习,获经济地理方向学位(经济学) 2000.9--2004.3,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获环境科学工学博士学位(环境科学) 2004.5—2004.10,德国基尔大学(Kiel University)访问研究 主要工作经历: 1998.5—2004.12,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系 2004.12—至今, 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 2005—至今,浙江大学城市规划工程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支部书记、副所长、副教授 2006.3—2007.3,湖州市规划与建设局局长助理(挂职) 2008.3-2009.3,住房与城乡建筑部建筑节能与科学技术司(挂职) 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的主要纵向项目: (1) 城市热岛缓减关键技术与系统.863计划项目.2007-2010.(已完成). (2) 城市热岛定量模型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2003-2006.(已完成). 2005年以来主持的主要横向项目: (1)永康市古山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2011. (2)广东省徐闻县大汉丝路——三墩岛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 (3)周巷镇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2010. (4)德清县城市空间拓展和城市功能提升研究.2010. (5)海盐大桥新区分区规划.2007-2009. (6)永康城西新区村庄建设规划咨询.2007-2011. (7)永康城西新区章店村修建性详细规划.2007. (8)德清中等城市发展战略研究.2006. (9)湖州市典型村庄建设规划.2006. (10)湖州白鹭谷景区总体规划.2006. (11)杭州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研究.2005 (第二主持) (12)临海国家康居工程小区环境影响评价.2005. 主要论文、著作、专利等: 论文 (1)王伟武,戴企成,朱敏莹. 城市住区绿化生态效益及其可控影响因素量化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 2011.(已录用未刊) (2)王伟武,姜方鑫. 城市热岛分析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47 (11): 49-53 . (3) 王伟武,邵雨翎. 高层住区夏季昼间室外热环境三维分布规律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建筑学报.2011,2:23-27. (4) 王伟武,姜方鑫. 城市热岛缓减思路与规划对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2010-05-05.[A].2010 (5) 王伟武,张雍雍. 城市住区热环境可控影响因素定量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44(12):2348-2353,2382. (6) 王伟武,李国梁,薛瑾. 杭州城市热岛空间分布及缓减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6):14-20. (7) 王伟武,金建伟,肖作鹏,石婷婷. 近18年杭州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 地理研究. 2009,28(3):685-695. (8) 王伟武. 城市热岛缓减理念与对策体系[J].建设科技.2010.7:68-69. (9) 王伟武,周贤宾. 城市光污染防控与缓减的综合对策体系[J]. 城市问题. 2008.10:71-74. (10) 王伟武,陈超. 杭州城市空气污染物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J]. 地理研究.2008,27(2):241-249. (11) 王伟武,薛谨,周旭东.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居民点整治的规划协调对策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J].2008.35(2):229-235. (12) 黄胜,王伟武. 基于结构主义的徽州古村落演化与重构研究——以西溪南古村落为例[J].建筑学报(论文专刊).44-47. (13) 傅盈盈,李国梁,王伟武.城市规划与PEIA的脱节现象与整合途径建筑与文化.2010,6:104-105.[J] (14) Wang wei-wu. Managing soil erosion potential by integrating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with the Southern China’s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A case study for the West Lake Scenic Spots area of Hangzhou, China[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07.4,(3 ):237-247. (SCI) (15)王伟武,王筱丹,薛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闲置房的产生机理及对策[J].经济地理.2007(增刊).148-152. (16)王伟武.杭州城市生活质量的定量评价.地理学报.2005,60(1):151-157.[J] (17) Wang wei-wu,Zhu Li-zhong,Wang Ren-Chao. An analysis on spatial variation of urban human thermal comfort in Hangzhou,China. 2004.3(SCI). (18)Wang Wei-wu, Zhu Li-zhong, Wang Ren-chao,Shi Yong-jung.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of urban heat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its mechanism :a case study of Hangzhou city[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3.13(1): 39-47.(SCI) (19)王伟武,王人潮,朱利中.基于3S技术的环境质量评价及其研究进展.浙江大学学报(农生版)2002.28(5): 578-584.[J] (20)王伟武,朱利中,王人潮.基于3S技术的流域非点源污染定量模型及其研究展望[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6):39-42,49. 著作 王伟武.环境遥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1. 专利及软著 王伟武,张雍雍. 一种无损墙体的高层建筑室外气候参数采集装置. CN200910154531.5. 2010-06-02. 王伟武,张雍雍. 无损墙体的高层建筑室外气候参数采集装置. CN200920200184.0.2010-08-11. 王伟武,张雍雍,李国梁.一种目标地块地表温度的模拟与优化方法.CN201010207940.X. 2010-10-20. 王伟武,邵宇翎,金建伟. 一种基于三维场景图像获取地块节能量的方法. CN201010207929.3. 2010-11-24. 王伟武,姜方鑫,王帆,金建伟.一种建筑体表面材质属性参数批量赋值及提取的方法.CN201010226036.3.2010-12-01 城市热岛缓减分析与优化系统V1.0. 2010SR029729. 2010-06-18. 城市街区热岛缓减分析系统V6.6. 2010SR029728. 2010-06-18. 奖励、荣誉或社会兼职: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三等奖(4/10) 浙江省城市规划学会 2008年度浙江省优秀城乡规划项目 二等奖(4/10) 2010年建筑工程学院先进工作者 Cities审稿人 教学工作: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城规本科生课程(必修课) 城市环境与信息技术专题 硕士生课程 指导的毕业硕士生及论文: 张雍雍.基于城市热岛缓减定量模拟的效益评价研究[D]. 浙江大学,2011. 金建伟.街区尺度室外热环境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 浙江大学,2010,(09) 李国梁.基于GIS平台的城市尺度下城市热岛缓减关键技术与系统[D]. 浙江大学,2010,(10) 薛瑾.城市热岛产生的空间机理与规划缓减对策[D]. 浙江大学,2008,(10) 陈成.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景观规划建设对策研究[D]. 浙江大学,2008,(09).(工硕) 指导的在读硕士生: 姜方鑫,邵雨翎,杨华杰,陶伟,傅盈盈(在职) 相关新闻报道: http://news.sina.com.cn/c/2005-07-06/06247142487.shtml http://www.chinanews.com/cj/2010/10-26/2613450.shtml http://news.163.com/10/0427/11/6597TMHD000125LI.html http://house.focus.cn/news/2008-06-04/481769.html http://www.wzrb.com.cn/article259710_13show.html http://qtnews.zjol.com.cn/news/text.asp?id=129529 规划是引领未来的学科。我诚挚希望与各位从事城市规划及相关交叉学科、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同行们分享资讯和科研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