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姓名:朱宇恒 |
职称职务: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基建处副处长 | |
联系电话:0571-88206988、13606801548 | |
个人主页: | |
个人简介: 朱宇恒,男,1970年12月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永康,建筑学硕士,文学博士。先后在浙江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学习、任教,师从丁承朴教授、卜菁华教授和王国梁教授,主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设计艺术学。1999年进入浙江大学建筑学系任教,承担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从事人居环境与建筑设计、城市街区与建筑有机更新、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丰硕。重视国际交流,注重研究生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综合培养,曾多次参与国际合作教学或率研究生赴国外学习和考察。 | |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88.9-1993.6:浙江大学建筑学系本科生,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3:浙江大学建筑学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2001.9-2005.7: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研究生,获“文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7-1996.4: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助教(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999.4-2005.12: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讲师,系外事、科研及研究生秘书 2006.1-2009.4: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系主任助理、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9.5-至今:浙江大学基本建设处副处长,建筑设计及其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住建厅科技委委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工作(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居环境与建筑设计、城市街区与建筑有机更新、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等城市与建筑整体设计研究领域。 参与或主持过的研究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声景观形态和评价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三角洲绿色住居机理及适宜性模式研究》 ·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研究项目《杭州与国际著名旅游城市比较研究》 ·湖州市建设规划局研究项目《湖州典型农居图集》 ·湖州长兴县建设局课题《新农村节能省地型“生态人居”营建模式与适宜性技术支撑体系研究》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新体系及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研究》 ·山东聊城市建设局课题《聊城古城形象与景观综合整治研究》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建设局课题《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城建筑与环境风貌规划研究》 ·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协会课题《风景名胜区营造活动与风景环境关系研究》 主持完成的规划设计项目: ·珠海歌剧院规划与建筑设计(获设计竞赛入围方案第一名) ·宁波市中心城区开发地块规划论证(已部分建成) ·宁波市居住小区规划及可行性研究(已部分建成) ·嘉兴市会展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已建成) ·杭州市河坊街传统建筑保护改造设计(已建成) ·杭州市大井巷、环翠楼传统建筑修缮设计(已建成) ·杭州市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沿街立面整治设计(已建成) ·舟山市定海区中、西大街保护改造规划设计(已建成) ·舟山市定海区城隍庙片区保护改造规划设计 ·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天门商业街改造规划设计(已建成) ·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梅岑路有机更新规划设计(已建成) ·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香华街传统建筑保护改造规划设计 ·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索道站、短姑道头码头改造设计(已建成) ·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山新村环境与立面整治规划设计 ·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老年福利中心建筑设计(已建成) ·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秋雨精舍建筑设计(已建成) ·浙江景宁府前路、鹤溪中路、环城西路等立面整治设计(已建成) ·浙江景宁沙湾古镇有机更新规划设计 论文或著作: ·保护历史街区,延续古城文脉——以杭州市吴山地区的保护研究为例,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4)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规划概述,建筑学报,2004(1)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评述,建筑学报,2005(3) ·杭州大井巷历史街区的价值评价及修复研究,华中建筑,2005(2) ·舟山市定海古城中、西大街的保护改造——对建筑物质功能整旧如旧的探讨,华中建筑,2005(6) ·城隍庙和城市经济文化问题初探——以舟山市定海城隍庙商业区的保护改造研究为例,商场现代化,2005(2) ·意大利古城西耶纳及其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启示,城市问题,2005(7) ·中国(大陆)大学新校园规划建设的评析,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06(6) ·对历史建筑修复中“修旧如旧”原则的实践理解——以杭州“四拐角”近代建筑群为例,华中建筑,2007(1)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西区规划,建筑与文化,2007(5) ·风景名胜区村落景观适宜性评价—以金华双龙洞风景区洞前村为例,城市问题,2008(3) ·浅谈杭州丁桥居住区新城广场建筑设计,华中建筑,2008(9) ·A new type of settlement construction in an aquatic net area in Shijia Village,Changxing county,Zhejiang,P.R.C,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wland Technology 2008 ·Natural harmonous and commensal-take the Xiamen park design for example,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wland Technology 2008 ·Pespecting the history and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styles-take the comprohensive protection and organic renewal of Zhongshan Road of Hangzhou,Zhejiang,P.R.C,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wland Technology 2008 ·生态型的浙江大学新校区的规划,可持续建筑设计与技术——杭州及香港实例,2008.12 ·和而不同:新农村风貌规划建设的方针和原则——以长兴县五个乡村更新实践为例,城市问题,2010(9) ·Research on the Renova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f Hangzhou Zhuyangxin Plaster Store,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vol.9, No.2, 2010,pp395-402,SCI, EI 检索 ·厦门大学老校区校园空间与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建筑与文化,2011(2)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建筑的营造——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城市问题,2011(7) 著作: ·《可持续建筑设计与技术——杭州及香港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编之一,2008.12 ·《建筑设计进阶教程—设计初步》,中国电力出版社,著者之一,2011.1 奖励、荣誉或社会兼职: 奖励、荣誉: ·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舟山市定海古城中、西大街的保护改造——对建筑物质功能整旧如旧的探讨,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人事厅、科技厅,2008.3 ·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学会奖,意大利古城西耶纳及其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启示,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人事厅、科技厅,2008.3 ·浙江大学2008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建筑学研究生国际化教学创新模式实践,2008.6 ·浙江大学2008年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建筑毕业设计,2008.6 ·浙江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指导作品获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校特等奖),2009.6 ·“坤和杯” 首届浙江省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指导作品获优胜奖,2007.6 ·“健鸿杯” 第二届浙江省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指导作品获优胜奖,2008.12 ·2002-2003学年浙江大学优秀班主任 ·2003-2004学年浙江大学先进工作者、土木建筑规划教育基金会十佳教工 ·2004-2005学年浙江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 ·2005-2006学年浙江大学优秀德育导师 社会兼职: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城市问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第二届期刊学术理事会理事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第三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教学工作: ·承担本科生专业课3门(建筑设计甲I、建筑设计甲II及现代建筑考察),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1门(建筑设计2)、专业选修课1门(城市与建筑整体设计导论) ·指导本科毕业生31名,培养各类硕士研究生28名 ·全国建筑学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国际联合教学,浙江大学与日本、澳大利亚、瑞士等国联合设计指导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