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生申报情况,经过组织专家评审,建工学院第十八期SRTP项目评选出校级项目25项,院级项目50项,现予以公示。
请已经获准立项的项目负责人尽快与指导老师取得联系,早日开展科研工作,并到本科生教育科(安中A-343)领取SRTP科研记录本(另行通知),以便做好科研记录工作。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校级第十八期SRTP学生立项评审汇总表
序 号 | 本科生创新网项目申请编号 | 学生立项负责人姓名 | 年 级 | 项 目 名 称 | 指导教师 姓名与职称 | 参与学生姓名 |
1 | 1116 | 董家豪 | 13 | 压电材料在海洋流体中的应用研究 | 吕朝锋(教授) | 闫阳阳张远杰 |
2 | 1171 | 刘� | 13 | “海绵城市”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徐雷(教授) | 吴陈羡张哲旖 |
3 | 1355 | 冯璋曜 | 13 | 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承载能力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 赵羽习(教授) | 侯禹州应吉吉 |
4 | 1375 | 汪裕洲 | 13 | 再生混凝土锈胀裂缝形态研究 | 赵羽习(教授) | 戴隆祥赵剑儒 |
5 | 1563 | 叶韫 | 13 | 杭州电动“微公交”现状与问题研究 | 孙轶琳(讲师) | 徐云飞陈纯 |
6 | 2064 | 张露予 | 13 | 浙江大学教职工通勤分析及交通组织优化 | 饶传坤(副教授) | 丁钒朱书颉 |
7 | 2081 | 何振峰 | 13 | 电化学修复过程混凝土孔隙结构演变 | 夏晋(副教授) | 李晶姚溅昆 |
8 | 2093 | 潜凌宇 | 13 | 地表水文过程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三江源地区的研究 | 冉启华(教授) | 刘燕关迪 |
9 | 2120 | 李丹 | 13 | 经电磁力振捣的钢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 | 陈驹(副教授) | 马伊莉覃云春 |
10 | 2173 | 付鑫� | 13 |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演化的历时性研究 | 刘翠(讲师) | 翁惟繁罗玉婷 |
11 | 2380 | 刘爽 | 13 |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演化的共时性解析 | 刘翠(讲师) | 吴云莹和震霆 |
12 | 2434 | 冯梁铭 | 13 | 温度对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闫东明(副教授) | 赵政烨杨肖悦 |
13 | 2450 | 李小杰 | 13 | 快速施工桥梁的合理构造形式研究 | 项贻强(教授) | 沈宇天黎海林 |
14 | 2474 | 陈李翔 | 13 | 给水管网中消毒副产品的研究 | 李聪(副教授) | 单羽翔朱嘉若 |
15 | 2488 | 李希 | 13 | 基于光催化技术的隧道废气净化系统设计 | 吴珂(讲师) | 刘一�唐嵩皓 |
16 | 2538 | 丁一 | 13 | 基于张拉整体结构基本单元形态转化创新设计研究 | 王晖(副教授) | 胡晓南方晗茜 |
17 | 2581 | 吴佳一 | 13 | 浙江大学绿色校园规划 | 葛坚(教授) | 王卓远金盼盼 |
18 | 2591 | 张梁 | 13 | 考虑时间间隔效应的地铁行车荷载下软土软化特征的试验研究 | 夏唐代(教授) | 方漪卉张一丹 |
19 | 2703 | 孙闻聪 | 13 | 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建筑设计 | 沈杰(教授) | 刘策杨许莹 |
20 | 2766 | 高渊 | 13 | 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混凝土的动力特性研究 | 闫东明(副教授) | 曾�黄赐荣 |
21 | 2779 | 陈泽建 | 13 | 基于IBMR的装配式构件数字预拼装技术研究 | 罗尧治(教授) | 施凯辉俞焱曦 |
22 | 2846 | 刘甫晟 | 13 | 杭州地铁软土地基的长期振陷预测及探讨时间间隔效应的影响 | 夏唐代(教授) | 黄晟谢辉 |
23 | 2875 | 沈辛夷 | 13 | 地聚合物涂层材料抗裂性能改良方法研究 | 闫东明(副教授) | 陈士�贾月怡 |
24 | 3079 | 孙岸炜 | 13 | 杭州地铁周边换乘情况调查分析 | 王福建(副教授) | 曹迪辉洪冰蟾 |
25 | 3126 | 辛姿卓 | 13 | 互联网时代下社区服务资源整合研究 | 郑卫(讲师) | 陆孟祁覃逸伦 |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级第十八期SRTP学生立项评审汇总表
序 号 | 本科生创新网项目申请编号 | 学生立项负责人姓名 | 年 级 | 项 目 名 称 | 指导教师 姓名与职称 | 参与学生姓名 |
1 | 1055 | 周凌霄 | 13 | 核电站地下钢筋混凝土取水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 方火浪(教授) | 石轩庄延盛 |
2 | 1165 | 陶伊平 | 13 | 对城市雨水排水口的试验研究 | 包志仁(副教授) | 潘嘉宁钟健 |
3 | 1200 | 崔翔 | 13 | 隧道洞口污染物排放机制与循环风控制的模拟研究 | 吴珂(讲师) | 周伟伟王沛东 |
4 | 1206 | 沈凯 | 13 | 受拉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研究 | 张大伟(副教授) | 茅天啸任鑫健 |
5 | 1228 | 詹兴斌 | 13 | 地震液化数据库的时间效应分析 | 周燕国(副教授) | 冯驰刘健 |
6 | 1297 | 李长有 | 13 | 视频信息识别技术在隧道调光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 吴珂(讲师) | 娄豪鹏谢志禹 |
7 | 1317 | 崔岩磊 | 11 | 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研究——以杭州公交自行车为例 | 王纪武(副教授) | 刘宇李晓澜 |
8 | 1318 | 徐子帆 | 13 | 中国当下绿色建筑发展的技术要义及其整合的基本策略 | 徐雷(教授) | 毛宇青郑俊超 |
9 | 1348 | 姚嘉伟 | 13 | 对地域主义的再思考——在地策略的可行性研究 | 贺勇(教授) | 郑南轩郑盛远 |
10 | 1452 | 丁通 | 13 | 对地聚合物胶凝材料的冲击性能研究 | 闫东明(副教授) | 李浩然张帼一 |
11 | 1493 | 包玉南 | 13 | 分散排放式纵向通风城市隧道污染物协同排放控制研究 | 吴珂(讲师) | 王心昊钟冠毅 |
12 | 1672 | 徐波 | 13 | 高速铁路隧道内悬臂梁压电发电结构研究 | 吕朝锋(教授) | 李科呈俞怡 |
13 | 1702 | 张浩辰 | 13 | 基于视觉功效法的隧道LED照明动态调光安全性研究 | 吴珂(讲师) | 宓志刚胡万波 |
14 | 1789 | 傅文炜 | 13 | 隧道LED光源色温对视觉功效和视觉疲劳的影响研究 | 吴珂(讲师) | 吴列阳朱芷瑜 |
15 | 1932 | 张琦伟 | 11 | 城中村的时态与形态的问题解晰与环境策略研究一一以望月公寓为例 | 王竹(教授) | 杨宇杜婧凌 |
16 | 2167 | 陆飞云 | 13 | 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城市住房购改租居民交通行为对比分析研究 | 孙轶琳(讲师) | 于昶范铭杰 |
17 | 2183 | 魏璐璐 | 13 | 活性瓷釉(CRE)涂层钢筋防腐蚀技术研究 | 闫东明(副教授) | 赵夏双陶文 |
18 | 2204 | 梁家馨 | 13 | 黄土颗粒对汽车尾气中典型污染物吸附特性研究 | 唐晓武(教授) | 李岩咏程劲松 |
19 | 2246 | 张颢阳 | 13 | 基于人流组织思考的大学校园活动场所研究 | 王卡(讲师) | 郑诗吟赵文凝 |
20 | 2263 | 林佳栋 | 13 | 基于LEED评价体系的旧建筑绿色化改造 | 刘翠(讲师) | 储宇鑫徐君豪 |
21 | 2269 | 傅杭宇 | 13 | 快速施工桥梁运营阶段的监测与维护研究 | 项贻强(教授) | 曾怡婷令狐昌鸿 |
22 | 2318 | 刘畅航 | 13 | 快速施工桥梁预制桥台技术研究 | 项贻强(教授) | 朱铖汤旭峰 |
23 | 2352 | 朱宇杰 | 13 | 钢桁架多轴荷载下,复杂焊接节点的抗疲劳性能措施研究 | 项贻强(教授) | 那森呼高顺 |
24 | 2399 | 陈敏伟 | 13 | 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度退化规律 | 赵羽习(教授) | 陈宇超杨颂清 |
25 | 2425 | 沈大利 | 13 | 机制砂混凝土梁的疲劳性研究 | 夏晋(副教授) | 方睿涂明浩 |
26 | 2507 | 王毅超 | 13 | 建筑配色的成效分析与其系统知识体系的研究 | 傅东黎(副教授) | 李胤赜李嘉毅 |
27 | 2510 | 王硕 | 13 | 浙江大学教学楼用能行为特征分析 | 陈淑琴(副教授) | 王旦张天航 |
28 | 2583 | 金鹏飞 | 13 | 双曲拱桥病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研究 | 蔡金标(副教授) | 王鑫洪子锐 |
29 | 2608 | 韦飞扬 | 13 | 地面塌陷危害调研及实验模拟 | 孔令刚(副高) | 余红明 |
30 | 2644 | 王圣锋 | 13 | 砂土剪切波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 夏唐代(教授) | 俞嘉辉阮识翰 |
31 | 2649 | 陆韬羽 | 13 | 一种排水并增大摩阻力的预制管桩的特性研究 | 唐晓武(教授) | 杨文涛 |
32 | 2655 | 马超 | 13 | 基于磁记忆的钢材应力集中检测方法 | 包胜(副教授) | 韩熠宗王少枫 |
33 | 2660 | 马蕾 | 13 | 对智能快递柜与紫金港校园建筑结合的研究 | 华晨(教授) | 常家齐 |
34 | 2672 | 郑嘉东 | 13 |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桥梁挠度测试方法 | 叶肖伟(副教授) | 钱洁李思仪 |
35 | 2698 | 姚翔宇 | 11 | 二十世纪中后期北欧建筑传统研究 | 曹震宇(讲师) | 莫梓豪朱旺达 |
36 | 2724 | 毛温柔 | 13 | 湿热环境作用下聚合物水泥砂浆修复混凝土界面黏结退化机理研究 | 张大伟(副教授) | 毛涛王嘉西 |
37 | 2763 | 杨泽群 | 13 | 组合梁的优势与前景 | 徐荣桥(教授) | 刘杰伦柯迈 |
38 | 2926 | 秦士耀 | 13 | 浙江科技学院小和山校区建筑组团与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 秦洛峰(副教授) | 张克越毛金统 |
39 | 2938 | 胡锦涛 | 13 |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修复后粘结滑移性能研究 | 赵羽习(教授) | 张晨辉王再兴 |
40 | 3003 | 顾凌竹 | 13 |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表面裂缝开展规律研究 | 赵羽习(教授) | 王琛王鉴可 |
41 | 3047 | 汪杭新 | 11 | 关于国内外小区创新型停车场设计的研究 | 郑卫(讲师) | 唐剑锋 |
42 | 3077 | 沈荣华 | 13 | 杭州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调研 | 万五一(副教授) | 张家培沈稼昱 |
43 | 3092 | 杨建峰 | 13 | 无粘结预应力筋梁的动力特性分析 | 徐荣桥(教授) | |
44 | 3095 | 丁一帆 | 13 | 新旧校区城市空间与组团规划设计策略对比研究——以浙江科技学院与浙江大学为例 | 秦洛峰(副教授) | 孙超哲林文轩 |
45 | 3106 | 郭经纬 | 13 | 盾构掘进中主、被动破坏过程演示 | 孔令刚(副研) | |
46 | 3119 | 张少琪 | 13 | 元胞自动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刘翠(讲师) | 李佳檬柳松延 |
47 | 3120 | 王昊阳 | 13 | 活性瓷釉(CRE)涂层钢筋力学性能研究 | 闫东明(副教授) | 徐宁陈佳慧 |
48 | 3138 | 郭若梅 | 13 | 城市“友好型”公共厕所设计研究 | 曹震宇(讲师) | 周宇嘉张晨丹 |
49 | 3167 | 董舒畅 | 13 | 浙江科技学院老校区建筑研究与优化 | 秦洛峰(副教授) | 赵爽林歆怡 |
50 | 3169 | 刘子明 | 13 | 新型高利用率净水器研发 | 李聪(副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