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交通大学赵成刚教授学术报告的通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1-06浏览次数:23

报告主题:土力学所面临的挑战和一些基本概念
报告人:赵成刚
时间:2012年11月12日上午9:00
地点:安中大楼A326
报告人简介
赵成刚,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岩土学科学术带头人。岩土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负责人,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北京市精品课程负责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分会理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灾害防御技术》杂志编委。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4)、2008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3)、200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4)。近5年发表SCI论文16篇,EI论文24篇。
赵成刚等于2003年在国际上率先采用饱和多孔介质Biot动力理论模拟局部不均匀场地的地震波散射问题,并得到了相应的解析解。并针对不同场地以及不同地震波的输入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9篇)。这些成果对加深局部场地条件特别是饱和软土场地对地震波散射问题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国际上最早建立对两相饱和多孔介质波动问题的显式有限元方法;在两相饱和多孔介质波动问题的人工边界方面的研究也具有原创性。以热力学为基础的多相孔隙介质理论作为理论框架,推导出包括多种外界因素作用以及岩土的内部结构变化的功和能量关系表达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广义有效应力,提出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这些成果分别在《中国科学》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al and Analysis Methods in Geomechanics》等期刊上发表。在考虑气相压力变化影响的非饱和土本构关系方面以及土体统一的多场耦合非线性理论方面进行了原创性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上发表。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生命线地震工程》,主编本科生教材《土力学原理》。
欢迎相关专业老师、学生参加!
 
岩土工程研究所
2012-11-6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