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定向招收免试研究生的通知

发布者:姜秀英发布时间:2017-07-18浏览次数:117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每年面向全国重点高校招收免试研究生,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一直以来与中国建科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2016年,中国建科院面向我院定向招收1名免试研究生,被建科院录取的学生第一年在浙大修读研究生课程,一年后赴京。读研期间,学费、住宿费由建科院代付。
           2017年建科院推免生招生目录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
桩基础技术
结构工程
高层建筑与大跨度结构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灾害与安全评估及处置
有意向的同学在91612:00之前在教务管理系统报名,同时将申请表、外语成绩、获奖证书、发表论文等复印件纸质材料交到本科生科。
报名条件符合《浙江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200812月修订)浙大发本2008[119]号》文件要求,最终录取与否由建科院确定,被建科院确定录取的学生需要签订承诺书,不得就业、出国,承诺书将放入个人档案。
申报截止日期:2016916
咨询电话:88208683
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3年,是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与开发机构,负责编制与管理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行业所需的共性、基础性、公益性技术研究,致力于解决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科研及业务工作涵盖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抗震、建筑环境与节能、建筑软件、建筑机械化、建筑防火、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专业的70多个研究领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建筑工程各领域的研究、标准规范编制与工程应用居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承担与完成多项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以及其他各类科技项目(涵盖了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大型及重要建筑灾害防治、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建筑机械化等多个领域)。近年来,研发工作重点围绕着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筑工业化、住宅工业化、既有建筑改造以及BIM等新技术领域。拥有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工程抗震实验室、大型结构实验室、风洞实验室、大型地基基础实验室等),实验室设备先进,科研实验能力强。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大型、重点工程的科研与技术咨询工作(包括奥运会工程项目、CCTV新台址项目、国家博物馆项目等),为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是全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具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建筑技术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27人和硕士生导师80余人,自1978年以来已培养博士生84名、硕士生264名。
四、部分导师介绍
1、赵建平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84年毕业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工学学士;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与环境节能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采光照明质检部主任。
担任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应用推广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照明学会室外照明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照明学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副理事长、北京照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照明学会高级会员、住建部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理事、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委员。
主持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863课题、住建部“十二五”、“十三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发改委等十多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主持制订《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室外作业场所照明设计标准》、《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建筑照明术语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LED室内照明应用技术要求》、《LED城市道路照明应用技术要求》等8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合作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长期从事建筑照明的标准制订、科研课题研究以及照明节能的设计、检测、评估及诊断。
目前承担国家标准《绿色照明检测与评价标准》编制以及住建部《“十三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的研究。
办公电话:010-64693208
2、高文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我国知名地基基础工程专家。1997年毕业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专业,工学博士。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地基基础研究所所长、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住建部建筑地基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住建部工程勘察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桩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深基础施工分会理事、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技术分会理事、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命题组成员、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ISSMGE)会员等学术职务。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专家库岩土工程专家,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术语标准》主编,国家标准《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标准》、《工程结构设计符号和代号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编委,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编委,《岩土工程学报》编委。
主要从事桩基设计与计算、灌注桩及其后注浆技术、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的科研和工程项目有: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中央电视台桩基后注浆工程、国家计算机网络安全与信息管理中心桩基工程、香港天水围102区九座建筑不均匀沉降咨询等20余项。
获建设部科技进步奖1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5项。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具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资格。
办公电话:010-84282189
电子邮箱:gwscabr@163.com
3、田春雨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结构专业,工学学士;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工学博士。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工业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副秘书长,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装配式建筑、高层建筑、组合结构等。主持了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广州东塔、万科中心、沈阳宝能环球金融中心等工程的结构顾问、咨询及试验研究工作。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研究方面,主持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方法”、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课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配套产品研究”。参与国家标准系列图集的编写及审查工作,并负责完成多个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咨询工作。
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建总公司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作为主要执笔人参加了《预制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混凝土试验方法规范》、《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写工作,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前在研课题有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配套产品研究”、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课题“装配式混凝土体系研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课题“多层装配式墙板结构研究”。
办公电话:010 84280389-823
4、宋业辉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7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热能工程专业,工学硕士。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工程评估与调试中心主任、绿色建筑研究设计中心副主任,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能耗专委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等。
长期从事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供暖空调设备及系统调试等相关节能技术的研究工作。
先后负责和参加了“通风空调系统清洗技术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及光环境研究”、“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研究”、“水源地源热泵高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以及住建部课题“大型冷源实际能耗调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系统”、“建筑物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研究”和科技部课题“空调系统检测装置的开发与评价方法研究”及中美清洁能源课题“绿色建筑四节效能监测评价研究”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编写了国家与行业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规程》、《公共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等标准规范的编写工作。作为主要编写人参与编写了《中国地源热泵发展研究报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指南》、《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指南》等著作。先后主持了2008奥运场馆、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航天城、雁西湖等国家大型和重点工程机电系统的测试和评估工作以及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中国石油大厦、当代MOMV、北京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等多项能效标示和绿色建筑咨询工作,具有较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办公电话:010-64517709
电子邮箱:songcabr@126.com
5、王霓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一级建造师。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检测中心主任,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化学建材测试中心(建工测试部)主任。
多年从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先后主持负责过多项超高层、高层、大跨度及特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所参与的多项工程获鲁班奖。参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等规程的编制工作,荣获三项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各种期刊及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3 0余篇,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了较大贡献。
多年从事结构评估、检测与诊治的研究、应用及管理工作,作为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人,在促进我国检测行业技术发展,开拓我院检测业务,大幅提升检测经营业绩,加强行业及国内外检测技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主要负责的项目有:上海申鑫大厦(27层,2.5万㎡,上海第一幢采用预应力结构的高层建筑)、深圳华民大厦(2 8层,2.7万㎡,深圳第一幢采用预应力结构的高层建筑)、青岛中银大厦(5 8层,1 0万㎡,中国最高的采用预应力砼技术的超高层建筑)、青岛广播电视中心(3 3层,3.9万㎡,获1 999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青岛天泰广场(3 1层,4万㎡,获2000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武汉长江干流/洞庭湖模型大厅网架下弦预应力拉索工程(90m×500m网架下弦预应力拉索)、威海国际商品交易大厅钢结构预应力拉索(60m跨桁架下弦预应力拉索)等数十项预应力工程的专项施工。所负责的工程施工均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质量优良。
办公电话:010-64517158
电子邮箱:wangni@cabrtech.com


访问次数:1174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