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日至5月8日,建工学院2020年第一期发展对象培训班主题讨论顺利开展,来自建工学院本、研各年级76名发展对象参加本次讨论活动。主题讨论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本次讨论采用“钉钉”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分为小组讨论环节和分享展示环节。
在小组讨论中,76名发展对象分为十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完成两次线上讨论。讨论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的优越性”、“疫情之下的思考”、“新时代建工青年的责任担当”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期间,小组成员们积极思考、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展示环节中,十个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对组内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大家纷纷表示,“火神山、雷神山的十天交付”、“一省包一市”、“网格化、地毯式”无一不体现出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大优势。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才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同时,同学们也分享了疫情防控中的见闻和参与社区防疫的经历,肯定了志愿服务在基层防疫工作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从城市到乡村、从陆地到边疆,从医护人员到志愿者再到每一个配合疫情防控的普通人,举国同心,才得以云开月明。此外,大家也结合疫情畅谈青年担当:在灾难面前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青年一代必须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点滴做起,着眼于未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紧紧相连。
分享结束后,大家感触良多,纷纷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了想要向党组织靠拢的坚定信念。
当病毒来临时,国家制定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方针。各地更是积极响应的国家号召,快速封城,封村,防止病毒无休止的蔓延。无论何时,国家都是我们坚实的后盾。面对疫情,我们青年除了以“静”制“疫”外,还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与专业素养。待来日,我必乘风破浪,报效国家。看今朝,万众一心,何惧疫情?
——郑萧阳
疫情下没有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没有一个人能够独善其身。在这次疫情中,青年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人参加抗疫一线,有的发挥自己长处,参与心理咨询工作、疫情形势分析工作等等。作为青年人,我们更应该以求是精神铸就人生基石,把疫情作为青年人的一次历练,保持头脑清醒,学会独立思考,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王嘉伟
患难时刻见真情。在无情的病毒面前,我们党和国家自上而下所展现出来的大爱,对人民的关怀,在这个春天一览无遗。在党的团结统一带领下,我们全力抗击疫情,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体现出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党突出的治理能力。雨过之后是天晴,我们要坚守“四个自信”,紧密团结在一起,继续彰显中国力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陈宇
这次疫情期间,我听到一位老人说:“大学生说的话,我信。”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大学生”这个身份的影响力,也更加清晰地认知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所以我们更应该发挥好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传播正能量。我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愿时代也能够以我们为荣!
——商叶
作为一名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核心能力。在这次疫情后期,杭州首先推出“健康码”,利用大数据有效协助疫情后的复工复产。成熟的公共交通保障、人和车的一个出行链,都需要专业人士来完成,我们可以用更加智能化的技术,实现城市级的交通管控和服务。作为一名建工学子,我们应该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放在一起,不负时代的使命。
——唐薇
还记得梁启超先生的那句“少年强则国强”,面对疫情我也曾困惑迷茫,当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之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做好自己,带动身边的人,负起力所能及的责任,便是一颗小小的螺丝或是持续转动的齿轮,坚守自己的岗位,也能维持机器的转动。无所畏惧,是青春模样;毫不退缩,是青年担当。
——吴浩麒
本次主题讨论的顺利举行,不仅帮助发展对象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掌握党的理论知识,更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学员们纷纷表示,要把此次讨论内容认真消化吸收,力求再学习、再领悟、再运用,努力把学习内容真正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果,同时以一个优秀浙大人和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朝着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目标而奋进。
图文:廖普彬
校对:邵婧、谷洋